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主任 陆钢
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主旨讲话,概要阐述中国的对外路线与方针政策,正面回应外部世界对中国发展的一些看法,其中不乏很多重要信息,在此概括为三个要点,它们显示了未来数十年中国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一,当前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着力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局面,努力参与国际安全机制的建设。雅尔塔体系建立后,世界局部地区发生了很多热战,但从世界格局看,主要大国之间没有爆发战争,世界和平的总体局面依然不变。具体表现为,以联合国安理会为核心的国际安全机制越来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大国协调为主轴的现代国际关系继续呈现稳定、平衡的格局;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世界新兴市场群相继涌现并在地区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三大因素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但互为作用,互为牵制,其合力保证了世界和平的局面。中国具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三重身份,在战后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防止世界大战爆发、维护和平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二,正确解读“一带一路”倡议。当前,“一带一路”被写入了党章,成为全党共识,成为长期指导中国对外政策实践的思想基础。但在国际社会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出现某些认识误区,习近平正面回应了这些担忧,并且作出了庄严的承诺: 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延续了中国长期奉行的外交原则。“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基于理性的经济思考,具有合理的内在逻辑。那就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财富分配不公,发展中国家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国际合作新的机会。“一带一路”是中国为沿线国家市场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开放性的平台,在“一带一路”区域性合作与市场经济发展中,中国谋求与沿线国家携手奋进,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第三,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美德,强调软实力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习近平在开幕式上提出,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这体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华文化境界。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近70年得出的宝贵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认真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成就引发其他国家的敬佩和羡慕,也想模仿中国模式。然而,中国道路的成功是有很多特殊原因构成的,其他国家不一定能复制成功。然而,其他国家的政党可以学习中国的方法,把普遍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是无可替代的角色,在构建意识形态、动员国内民意、执政与参政、议政以及影响社会舆论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是社会其他政治角色难以企及的。可以说,政党影响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主要同各国的政府打交道,但也不可忽略国外政党在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各国政党是沟通政府与民意之间桥梁,是塑造所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力量。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各国急切需要了解中国未来的使命与愿景,了解中国当下的政策与方针,而此次对话会正好提供一次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的机会,目前已经产生显著的效果。
作为此次对话会的配套活动,1日上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亚政党论坛上,中亚五国政党领导人都表示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土库曼斯坦第一大政党民主党主席都巴巴耶夫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与土库曼斯坦“复兴古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这意味着中土合作领域将获得拓展。哈萨克斯坦则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与“光明之路”对接合作的重大意义。乌兹别克斯坦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发展机会,惠及本国人民,造福于地区人民,支持“一带一路”合作。
中亚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积极态度,是这次对话会的一个丰硕成果。这些动向表明,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的建设局面正在打开,这一地区的未来充满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