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效率与公平、政府治理理论、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孙成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
孙成龙认为,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又有利于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一方面,效率意味着通过更少的投入实现更多的产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更高效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公平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在实践中,一个国家或社会如果能够处理好公平问题,就可以实现社会和谐安定;如果处理不好,则容易激发社会矛盾。必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不能片面追求效率而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也不能忽视公平所具有的历史性和相对性去追求超越发展阶段的公平而影响社会活力的释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做到统筹兼顾、有机结合,在发展中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
摘编自《人民日报》
【郁建兴、高翔、黄飚:建构数字时代的政府治理理论】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翔、黄飚认为,建构一个数字时代政府建设的宏观理论,包括视野、内涵和路径等三个面向。从视野来看,这一理论应当以推动全球“数字向善”为使命。当前,数字化已成为全球趋势,中国目前正逐步从工业时代的后发状态,转变为数字时代的先锋成员,积极拥抱数字技术、探索数字治理,中国数字政府的建设实践成为人类社会探索数字文明的一个重要尝试,当代中国学者在建构数字政府宏观理论时,应把中国数字政府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关注美国、欧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始终抱有对数字时代人类福祉的普遍关心。从内涵来看,数字政府的宏观理论应以推动政府治理范式革命为研究取向,将政府重新放回到与市场、社会的互动之中,从宏观视角的政府职能转变、中观视角的政府组织再造和微观视角的治理工具创新等出发,系统探讨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过程中政府建设的应有内容。从路径来看,这一理论以寻求数字政府建设的“战略框架”为核心定位,数字时代的政府建设,不是在静态场域中寻求唯一均衡解,而是在与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交互演进中寻求动态优化解。
摘编自《光明日报》
【刘磊:构建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
刘磊指出,现阶段,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仍然面临一些难题,一方面,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依然面临“重保护、轻利用”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投入的市场化机制仍不健全。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设多元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一是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价值链,将生态保护修复的环境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二是要推动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投融资机制创新,探索绿色债券、环保产业基金、碳交易等投融资方式创新,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生态保护修复的支持力度,丰富和拓宽生态保护修复的投资收益。三是要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的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的协调联动机制,在生态资源的保护、修复、利用等环节体现全过程参与,实施全流程监督,形成多元化投资方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社会合力。四是要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的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快制定和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科学制定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与任务,确定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分配规则,划分保护与利用的权利与责任,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进而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的长效机制。
摘编自《学习时报》
【毛振华:正确认识外商投资和企业出海】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毛振华指出,尽管历史在推进,外商在华投资所处的背景有所改变,但外资企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没有变。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出口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出口本身是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有必要加强公众对于出口的正确认识。从出口企业角度看,订单是一切竞争力的来源,也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凡是对产品和服务形成需求的客户,都应该秉承友好的态度予以对待。同时,要引导舆情和社会思潮,进一步优化外商企业在中国的营商环境。从企业出海的类型来看,可以分为“被动出海”和“主动出海”两大类,无论对于哪种类型的企业出海,我们均需要正确认识和看待,需要明确企业出海不等于“资本外逃”。从国际经济的发展轨迹看,企业出海也是一个必然趋势。企业出海意义重大,有助于巩固我国的供应链优势,也有助于稳定我国的经济增长大盘。应当在宏观政策领域对企业出海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在社会舆论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相关学者应当客观理性地向社会发声,避免错误的思潮蔓延,不断为我国的外贸与经济争取更好的外部环境。
摘编自《北京日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