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喜堂(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
编者按:2022年11月26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光明网、《社会保障评论》编辑部协办的“共同富裕大家谈”第二期在线上举行。本期主题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郑功成、陈锡文、邓秀新、刘喜堂、邓文凯、魏后凯、肖黎明、刘守英、何文炯、李小云、席恒等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发表演讲。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作题为“加快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的报告。为汇聚各界共识,探求乡村振兴与农民共富之路,光明网对报告内容予以刊发。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早在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5年过渡期内如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作出制度性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最大的短板仍然是低收入人口。从这个意义讲,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低收入人口,从制度机制上精准认定低收入人口、及时救助帮扶低收入人口,从多方面维护好低收入人口利益,兜底保障好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
第一,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乡村振兴部门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是“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之后聚焦三类家庭,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监测对象大约600万人左右。民政部从2021年7月开始,组织全国民政系统在自主申请、摸排走访、数据比对、主动发现基础上,开发建设了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这个平台目前已经汇集了6300万低收入人口信息,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46%,其中低保特困人口4500万、低保边缘人口610万、支出型困难(含临时救助)680万、易返贫致贫290万、其他困难人口220万。乡村振兴部门防返贫机制监测的600万人,未纳入低保、特困,也不属于低边或支出型困难的,通过数据交换全部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重点是认定低边人口和支出型困难人口,目前这项工作仍在进行,预计纳入监测的低收入人口还将进一步增加。
第二,分层分类实施救助帮扶。根据低收入人口的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划分三个救助圈层。第一个圈层是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相应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第二个圈层是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相应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或实施其他必要救助措施;第三个圈层是其他临时遇困家庭或人员,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对于政府救助后仍无法满足需求的,动员慈善力量给予帮扶。目前民政部正会同教育、医保、住房保障等部门制定专项救助向低保边缘家庭及支出型困难家庭延伸的具体政策措施,实施后将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同时缓解“低保捆绑”带来的悬崖效应。此外,民政部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或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结合财力状况合理制定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高救助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相对统一的区域救助标准或最低指导标准。
第三,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社会救助主要是为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弱劳动能力、临时遇困人员以及暂时无法通过就业获得收入的人员等困难群众提供现金或物质帮助。这种“输血式”的救助方式难以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之外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从各个方面为困难群众“省钱”。比如,要加大对农村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公共服务供给,实现对低收入群众更有力的兜底。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兜底性养老服务,依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发展农村互助养老,优先改造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等。优化儿童保障和福利服务供给,分层次、分类型、分标准健全儿童保障和福利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保障和关爱服务,优化康复、特殊教育服务资源配置等。
第四,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的关键在于实现就业,无论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扶贫车间,还是劳动力转移就业等,都是为了实现更充分的就业。就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目前民政部门监测的低收入人口绝大部分属于无劳动能力、弱劳动能力或无就业条件人员,但也有不少人员因暂时无法就业收入减少。以农村低保对象为例,大约24%有劳动条件但无法就业获得收入或收入较低,仍需救助帮扶。今年中央继续把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确定为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要求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压实就业帮扶责任,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延续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发挥以工代赈作用,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第五,健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健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不仅可以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而且也是维护农村低收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包括低保在内的各项救助帮扶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要看农村基层组织是不是健全,是不是能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要把农村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作用。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等。增强村级组织动员能力,优化村级服务格局,将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列为村级组织重要工作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