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08-22 09:37

  作者:汤志伟(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珂旭(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数字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日益成为我国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重要推动力。2019年,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2019—2025年) 》中指出,当前及“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顺应时代趋势、把握发展机遇,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抢占数字农业农村制高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2021年10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中也将提升农民数字技能作为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再次强调,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农村居民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推动数字乡村内生发展的关键。

  一、 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制约因素

  随着数字技术逐渐嵌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乡村发展也在稳步向前。部分农村已经基本普及数字化设备并率先进入数字乡村时代,享受到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发展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依然普遍存在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居民数字技术接触率偏低、数字素养水平有限等问题。数字素养和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商业和文化价值还有待进一步释放。当前乡村振兴中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城乡数字素养鸿沟所带来的“乡村迟滞”

  相较于城市,乡村难以整合各类优势资源跟上数字时代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21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比城市居民低37.5%,城乡之间依然存在明显的信息逆差和“数字鸿沟”,中西部地区部分农村数字化发展依旧迟缓,城乡间数字发展不平衡现象依旧存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为2.84亿,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从未接触过互联网。而与此同时,中国网民总数为10.32亿,表明城乡之间仍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导致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时期仍然存在“乡村迟滞”现象。“乡村迟滞”的表现形式一是数字化时代乡村发展仍落后于城市;二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农村居民没有被真正动员起来,农村居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主体性仍然相对缺失。

  (二)数字乡村建设的规模化与农村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是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基本保障,更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必备条件。《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提升到57.6%,表明在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基础通讯设施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数字乡村建设并不仅仅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平台搭建,脱离了乡村社会和文化的数字乡村建设,就会成为一种单纯的技术呈现。目前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倾向于标准化,方案设计往往复制城市的数据管理系统,聚焦于数据的可视化、景观化。不可否认,这些方案在信息进村入户、惠农服务网点、农村电商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存在大量“小、散、远”的农村。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标准化、规模化的数字乡村建设通常会掩盖村庄的个性化需求,脱离于乡村现实的数字系统,往往使用率较低,这阻碍了农村居民通过实践操作提升数字素养与能力。

  (三)数字乡村建设的人才需求与乡村数字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

  数字乡村建设中产业是基础,人才是根本。数字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70%,与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据《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研究报告(2021)》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大量青壮年劳动者从农村流向了城市,留存农村人口年纪偏大,受教育水平偏低,导致其对数字技术兴趣较低,面对数字技术的使用门槛,使用意向偏弱,故难以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此外,乡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缺乏且质量不高,这导致乡村无法吸引人才尤其是数字人才来引导农村居民参与数字化建设,帮助农村居民提高数字素养与技能,这进一步增大了农村数字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使得乡村数字人才结构性失衡。

  二、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纾解之策

  针对上述制约因素,一方面需要继续完善数字乡村的建设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水平。

  (一)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弥合乡村居民的数字鸿沟

  作为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数字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资源互通、全民共建共享”的发展原则,本着这一原则,在应对城乡间、东西部间的“数字鸿沟”这一问题上应当加强政策干预。首先,应当在充分考虑我国农村数字鸿沟问题的差异性与复杂度的同时,秉持因地因时因势制宜的原则制定相关数字化建设与干预政策,以缩小区域间和区域内部的数字鸿沟。其次,各地要统筹制定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计划,鼓励科研机构、企业等各部门积极参与,通过行政手段打通资源传输渠道,扩大农村地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覆盖范围和受众人群,降低农村居民接触数字技术的难度,弥补数字鸿沟,充分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作用。最后,开展立足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字新技术、新应用培训,让农村居民在数字生活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提升农村居民数字化理念、素养和技能。

  (三)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数字应用能力

  在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我国乡村环境,并将现有的优势数字资源进行整合。首先,要继续落实农村电信网络、宽带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三网”建设和升级,建设更为完备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使得数字乡村的理念从物质上进入千村万户的家中。同时考虑到城乡间差异以及不同乡村的结构特点,整合优质数字资源和数字技术,打造能够满足农村居民不同层次需求的数字服务平台。此外,在数字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也应当考虑适用性,适当简化数字平台使用流程,降低操作难度,确保农村居民有兴趣,有意愿参与到数字乡村的建设中来。通过“硬件设施”完善和“软件平台”搭建,强化数据管理、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建设,提升农村居民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三)加强复合型“新农人”培养,夯实数字乡村人才支撑

  数字时代的“新农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身份农村居民,“新农人”意味着农村居民不再是被动的身份,而是主动的职业选择。我们认为复合型“新农人”至少应该包含三个内容,即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能、顺应新趋势。新理念也就是数字理念、计算思维和数字安全意识。新技能主要是具有信息检索能力、数字农业工具操作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等。顺应新趋势意味着新农人应当是能够通过主动学习、开拓创新来不断顺应技术、环境等的新变化。

  在复合型“新农人”培养过程中,基层政府应当积极转变乡村发展思路,真正使数字技术成为催生乡村发展和人民新福祉的重要落脚点。要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在数字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思维,将培养新型数字农村居民作为工作重点,以切实提高农村居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使用意愿和学习兴趣为培养核心,兼顾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提升,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寻农村居民使用数字技术的外部激励与内在驱动,将为农村居民提供更贴心、更多元化的数字服务作为数字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积极开办农村数字素养、数字技能培训班,对数字乡村用户中的“弱势群体”进行针对性培训,加快农村居民生产力和创造力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改变农村思维,提高认知水平,不断增强数字技术的溢出效应。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广大的农村居民群体既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主体,同时又是数字乡村建设成果的最大受益人。只有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提高农村居民数字技能,调动农村居民参与数字化建设的积极性,才能更高效地建设数字乡村,才能让广大农村居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红利,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目标。

  【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面向共同富裕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模式、路径和对策研究”(SC22A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阅读:

  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

  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

  网络安全提质增效,助力网络强国建设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一次具有风向标意义的盛会

  弥合数字鸿沟,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数字经济发展保障就业质量提升

  弥合弱势群体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红利

  科技创新引领我国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数字经济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让提升数字技能成为助力实现数字普惠的“加速度”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夯实人才强国建设根基

  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发展数字经济重大战略意义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