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强大力量,中央网信办与光明日报社共同组织“实践新论·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答卷”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陆续在光明网推出系列理论评论文章和新媒体产品,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宝贵经验,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色和优势,读懂和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南木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
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央对我国未来农村扶贫工作以及乡村振兴工作进行的战略性部署。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设立衔接过渡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这也意味着,尽管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但仍然需要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漫画:张婷婷)
上下联动齐发力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和干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宝贵经验。经验证明,脱贫攻坚工作不是某一地域、某一主体、某一方面的事情,因此,它要求政党、政府、社会组织、贫困群众、企业等各个主体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站好岗、履好职,有效形成群体力量。
广大农村地区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上下联动、密切配合依然是共绘乡村振兴美丽蓝图的法宝。
上下联动要坚持党的领导。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在茶园考察脱贫攻坚情况。画面里,习近平总书记向正在工作的茶农们迎面走去。在他身旁的,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平利县委书记、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五级书记一起抓”,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环节,有利于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
上下联动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和前提。位于闽东宁德大山深处的下党乡,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全乡没有一条公路,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当地干部群众发扬滴水穿石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充分调动广大农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乡村振兴事业自然走上坦途。
有一句谚语这样说:“三人省力气,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上下联动、各方出力,健全组织动员机制,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乡村振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目标。
齐心协力谋发展
回溯历史,着眼现实,乡村振兴同样需要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培育多元参与主体,鼓励全社会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旗。
企业要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抓住乡村振兴的丰富机遇。企业家要心系企业、心系农民,葆有国家和民族的情怀,实现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民营企业具有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把先进生产技术模式、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现代生产要素以及就业岗位等带入乡村,助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高校、科研院所要提供智力支持。宁夏西海固移民种菌菇脱贫致富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当地原本植被稀疏,“菌林矛盾”突出,种植菌菇不存在任何优势。科研人员创新性地发明“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技术,发展菌业可以不用砍树,小小菌草改写了一个个贫困村的命运。如今,科研人员发现菌草不仅能种菇,还能固沙,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现实中,各地乡村发展基础迥异、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先进技术的介入能发挥“点石成金”的效果,让乡村振兴走上化腐朽为神奇的捷径。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通过社会慈善公益活动,能更好地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乡村文明程度,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需强调的是,慈善公益活动不是简单的“输血”,不是用资金和物资的输送来“养懒汉”。通过输入先进的理念技术,注入启动资金,慈善公益能为乡村振兴的起跑助力。同时,慈善公益可以唤醒乡村原本的美好风尚,例如,协助启动村志、村史馆、乡贤馆项目,为乡村振兴凝聚人心、培养美德。
因地制宜促创新
来之不易的扶贫脱贫成绩,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科学谋划密不可分,也离不开各地结合社情乡情、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江西井冈山、河南兰考等传统贫困地区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不仅把政策、资源等精准地指向了贫困户,更重要是让贫困户在新的产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的成就和经验,是全国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小康的生动缩影。十八洞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找准发力点,推动产业、文化和生态融合发展。在今年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十八洞村迎来2万多游客,同比增长了72%。十八洞村通过筑牢根基壮大产业,实现从“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无缝对接。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近年来,安吉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农业产业为支撑、以美丽乡村为依托,探索三产联动、城乡融合、农民富裕、生态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探索出一条创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道路。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有一个全国闻名的“悬崖村”——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悬崖村通向外界的“悬崖路”落差数百米,要攀爬藤梯进出。地方政府下决心投入,实现“悬崖村”整体易地搬迁。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双向选择,青壮年可自愿留在悬崖村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在“悬崖村”升级的过程中,为大凉山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一村一策,甚至一户一策,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实践证明,实现乡村振兴没有一条一成不变的路子。只要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团结中求进步,依赖中国社会独特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治理优势,伟大的乡村振兴事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一幅记录新时代乡村建设成就的壮美画卷已经徐徐展开。(南木)
相关阅读:
【实践新论】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不断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