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其中之一,就是“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结合2019年8月26号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以来我国关于区域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
当前,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接下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均会持续提高。在此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将形成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要载体的区域发展格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将是整个国家层面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各种生产要素能够高效集聚,生产要素市场进行深化改革,使得人口、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等生产要素能够在不同的地区之间、不同的城市之间以及农村和城市之间进行更加有效的配置和合理的流动。由此,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将形成以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可扩大为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代表的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城市群——若干国家级中心城市如武汉郑州西安等为核心的区域性城市群——以省会级的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这样一个梯度发展格局,各个城市群之间的产业格局和分工将有所深化,一体化的进程将有所提高。
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之下去看中国的区域发展,就能够比较好地理解每一个城市群和每一个区域的发展在整个国家一体化的“一盘棋”之下将呈现出一些什么样的新态势、有一些什么样的短板需要去克服和解决。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这延续了中国之前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一贯政策。
具体来看,沿海的几个大城市群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成为带领整个国家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一个创新增长极。这些城市群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及开放程度,进一步完善市场化体制,进一步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其内部更深层次的一体化。
锚定中国经济“第四极”位置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对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对国土空间格局在西部地区形成一个区域增长极也具有重大意义,其接下来需要面临的问题是克服省级行政边界壁垒这一重大挑战,进一步打通合作之路以形成一体化效应,真正发挥西部地区增长极以及国家经济“第四极”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因借助于长江强大的航运能力而在整个国家经济当中占有重大地位,近年来GDP占全国超40%,故而经济地位可以说是不可取代的。此外,由于长江贯通了中国的东中西部,更是使得长江经济带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一体化产业链战略布局的优化以及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协调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战略意义。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来说,则要更好地发挥广东、香港和澳门之间产业发展的互补效应。如香港仍然具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教育及医疗方面也有很强的优势,能够补齐区域内部分高等教育、公共服务资源等相对滞后地区的短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也备受关注,其发展面临着非常独特的短板和需要打破的局面。黄河的中上游地区是中西部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这些地方接下来有两个很重要的任务。第一是摒弃以前的工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缓解长期存在的生态脆弱和环境压力“破表”问题,进而从根本上破除边发展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实现更加高质量的发展;第二是要在西安、兰州等城市,依托质量不错的高校、国防军工业及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经济业态,实现新的发展并把握住新发展态势和机遇。
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但由于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加入全球化后,经济重心转向东南沿海地区港口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东北经济相对来说发展地较为缓慢。不过,东北也无需过于焦急,东北的现代化程度、城市化水平在中国仍然是最好的地区之一。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接下来东北地区一要更好地利用自己原来已经积累下来的优势,如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在一些大国重器的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等,不断发展自己,夯实基础;二要积极关注营商环境、政商关系、市场体制发育等一些相较于南方来说比较落后的问题,尤其是在体制机制的市场化方面,应该迎难而上,加快市场化建设水平,更好地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构建起一个比较好的制度环境;三要培育出一些新的增长热点,挖掘一些新的经济发展比较优势,抓住新的发展机会。如东北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将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旅游业近年来发展也非常突出。这些都是东北地区产生的新发展机遇。
总的来说,各区域在进行产业发展的调整过程当中,既要让一些地方的既有优势变得更加突出,又要尽可能地寻找到适合各区域的新发展动能。不管怎么样,让不同的区域都发挥好自我的比较优势,各区域之间的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仍然是未来中国区域经济走向协调、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的必行之路。把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建设地更加高效和可持续,既是当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也是中国进入到经济发达阶段以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要不断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夯基构架,推动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
相关阅读:
【专家学者看两会】构建多维协同发展路径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专家学者看两会】大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