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作者:古小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部副部长、教授)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本质要求与必由之路。为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应立足资源禀赋,加大“三个建设”,强化“三个支持”,推进“三个创新”。

  立足资源禀赋

  乡村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既可能受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以及日照、温度、水、土壤、大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可能受区位条件、地域文化等人文资源的影响。

  应立足当地的自然生态等资源禀赋。找准定位,聚焦用力,突出县域振兴。分区分类施策,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建设精美农村。以广东省为例,在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粤北山区,乃至不同的县域、乡镇、村,发展适合当地的粮食、蔬菜、生猪、家禽、水产、水果、茶叶、南药、花卉、油茶等产业,走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品质农业、精细农业、高附加值农业之路。

  应挖掘当地的人文资源。我国地域广阔,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以及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三晋文化、关中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等地域文化。此外,还有传承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魅力独特的冰雪文化等。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融入当地的文化要素,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动“文旅康养农”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应促进省际边界地区高质量发展。省际边界地区地域相接、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人员相亲,经济大多相对欠发达。应发挥省际边界县市、乡镇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优势,加强省际边界区合作,发展特色农业,建设集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于一体的跨省美丽乡村示范带和田园综合体示范区,打造特色边界经济,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加大“三个建设”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打造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品牌质量。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部分耕地存在分布零散、肥力贫瘠、养分失调、机耕道路和水利灌溉设施较差的问题,对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经营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应发挥农业基础设施的先导作用,继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损毁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田垦造。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大力开展耕地质量评价监测、测土配方、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控制地力下降、控制土壤酸化、综合治理修复污染耕地等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作。积极推广“鱼—桑—鸡”“稻鱼共生”“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沼渣沼液—果(菜)”“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等绿色生态种养技术,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

  加大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乡村产业发展要突出特色农业集群,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跨县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农业产业强镇、特色专业镇、农业特色专业村、农产品出口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形成规模效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支持,培养精勤农民,形成互利共赢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加大农业品牌质量建设。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建设和监管,大力实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加快培育一批精品区域公用品牌、优质农业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品种优、品质高、品牌响、标准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升级,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强化“三个支持”

  资金、技术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

  要强化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纾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抵押担保难、信用基础弱、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一体化建设和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常态化服务。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大力实施数字普惠金融,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

  要强化科技支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提高农业产出和农产品附加值。强化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拓展农业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进重点乡村产业全产业链的科技转化与合作。在农业品种、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无人机应用、农业节水、农药化肥的控制减量、农业防灾减灾抗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等农业生产的全领域强化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与技术指导。打造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科技服务专家团队建设,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培训。

  要强化人才支持。实施高素质精勤农民培育工程,依托人才工程选拔培养农业领军人才,加大对农业科技、农业管理、农业营销、农村金融等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力度。做好“乡贤+”文章,实施“大学生返乡创业”工程,鼓励乡贤、大学生等群体以项目投资、返乡创业、资金技术支持、慈善公益、献计献策等形式积极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三个创新”

  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与活力,需要进一步创新法律政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多业态多模式拓展农业功能,为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法律政策创新。进一步完善农业用地、财税、金融、贸易、营商环境等法律政策,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农业品牌培育提升和农业多业态创新,为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制度保障。

  体制机制创新。在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支持农户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订单农业等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业态模式创新。目前,我国农业的三产融合发展相对不足,农业产业链相对较短。要强化三产融合,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格局。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建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生态农场和中央厨房,培育更多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加工农业企业集团,拓展延伸产业发展的空间和价值链。依托区域特色资源,以“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等模式,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观光农业、科普农业、农耕民俗文化体验、民宿经济等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推动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融合发展,发展“互联网+农业”。多业态多模式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