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识形态工作、人类文明新形态、宏观经济治理、卓越工程师培养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满传:不断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王满传指出,在总结千百年来黄河治理经验教训、把握黄河治理规律的基础上,针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现实状况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落实好这一战略要求,需要把握其深刻内涵,即:坚持以保护为优先重点;明确保护的主要内容;抓住治理这个关键。在此基础上,要把握和遵循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主要原则,不断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落实到执行层面,要牢牢把握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第一,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第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第三,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全力保障黄河安澜。第四,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第五,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稳步增进民生福祉。
摘编自《光明日报》
【刘荣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编审刘荣刚表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都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其次要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再次要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要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全面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最后要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意识形态斗争上不但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还要以敢于斗争的精神、善于斗争的本领主动应战,牢牢掌握主动权。
摘编自《人民日报》
【马敏: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原党委书记、原校长马敏认为,以社会主义新型文明观为载体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有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恰好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大趋势,力图超越百病丛生的西方现代文明,建构一个更能适应时代发展、更具生命活力的现代新文明。在发展前景上,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和中国早期现代化,是试图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创造一种能够突破并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文明新形态的本质特征是新型社会主义文明,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底蕴,对西方现代化中公平正义价值的缺失进行反思和修正。中国式现代化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实质内容,以追求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蕴含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为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新道路、新选择。当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许多实践和理论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要实现从理想到现实的跨越,就需要我们“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沿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不懈探讨,为引领世界文明进步潮流作出更多新的贡献。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李江涛:进一步提升我国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江涛认为,基于中国经济治理实践的“宏观经济治理”,是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成果。新时代宏观经济治理具有鲜明特点。一是突出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二是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三是强调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四是跨周期设计与逆周期调节并重。五是不断创新并逐步形成了“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的宏观调控思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进一步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突出体制机制改革,从多个维度综合施策,强化重点、注重系统集成,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一是进一步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强化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二是完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相互衔接、深度融合的机制。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四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摘编自《经济日报》
【张振: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工作】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研究员张振指出,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是时代之需求、教育强国建设之要求,也是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当前,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还面临一些痛点和堵点。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来袭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卓越工程师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全面提高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质量的关键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亟须在宏观维度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在微观维度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结构,在制度维度构建学生、教师、学院、校企合作和区域合作等标准体系,从而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因此,必须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重点在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结构,通过建设关键领域工程硕博士核心课程和产业需求导向的课程教材体系,重构与整合必要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以此达成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强化立德树人理念,构建学生、教师、学院、校企合作和区域合作等标准体系,研制和修订工程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团体标准,优化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体系框架,形成卓越工程师培养通用标准。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