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美好生活”、城镇化、数字经济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曲青山:新中国75年的历史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指出,新中国75年的历史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在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深刻历史启迪。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新中国75年的历史启迪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新中国75年的历史启迪我们,党和国家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新中国75年的历史启迪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中国75年的历史启迪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新中国75年的历史启迪我们,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李林: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关键作用】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李林认为,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广泛应用,催生了众多新模式、新业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从多个层面谋篇成章、蓄势发力。在产业层面,加强跨部门协同联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快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加速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释放数据价值潜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针对企业发展的需求,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完善数字经济相关标准体系,包括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技术规范等,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标准和指导。提升公众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激发数字消费需求。明确消费者个人数据的各环节权益,确保消费者能够自主控制个人数据。加强对数字经济的市场监管执法,严厉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如虚假宣传、欺诈销售、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等。增强对算法应用的监管,防止算法在消费决策中的不合理使用和歧视性影响,保障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建立数字经济消费纠纷快速响应和处理机制,提高消费者维权效率和便利性。
摘编自《经济日报》
【马纯红:理解“美好生活”的叙事逻辑】
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分中心研究员马纯红认为,美好生活话语叙事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统一的时空维度看,美好生活呈现的是人们对更好生活状态的追求从生存到发展、从温饱到富裕、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动态属性使美好生活成为一个兼具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概念,美好生活话语叙事的主题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关注的时空命题而不断深化,叙事深度不断拓展,呈现出叙事主题不断演进的特征。美好生活话语叙事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基点,是理论和实践表达相结合的叙事,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为指导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结果。在这一进程中,美好生活话语叙事的理论基础不断夯实,叙事厚度不断丰富。美好生活叙事始终围绕“人”这一主体而展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贯穿美好生活社会历史实践的价值主线。在这一价值立场的指引下,美好生活话语叙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叙事主旨,从“个体美好”到“全体美好”,从“本国美好”到“世界美好”,叙事高度不断提升,深刻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情怀。
摘编自《光明日报》
【潘毅刚:提升城镇化率要坚持以人为本】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潘毅刚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是人基于效率选择的结果,包括三个底层动力机制:一是更多就业机会驱动大量富余青壮年农业劳动人口从乡村转向城镇。二是城镇高于乡村的收入级差,驱动人口从农业领域转移到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非农业领域。三是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和品质、土地级差以及以住宅为代表的资产价值之间的财富差别,是城镇化后期驱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充分把握好适应城镇化演变规律的制度改革方向。一是在尊重城镇发展自发演化和人口自由迁徙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建构,把改革重心放在推动更大范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要素跨区域跨城乡自由流动上。二是因地制宜,把提高经济密度放在提高城镇化效率的重要位置。三是加快突破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壁垒。城镇化难点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红利也应该分享到农村。要加大城乡体制改革尤其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力度,为其他适宜在农村集聚的产业创造要素集聚条件,为先进要素流入农村、实现农村人口现代化打开制度通道。
摘编自《浙江日报》
(光明网记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