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张婉苏:以法治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张婉苏:以法治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4-09-02 12:00

【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张婉苏:以法治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网评工作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张婉苏:以法治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婉苏指出,法治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特征,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切实发挥法治建设的保障作用。一方面,全面推进立法科学化。在制定新法方面,积极推进对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立法工作,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法治保障。在修改旧法方面,着眼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法律制度,修改专利法,新增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修改著作权法,完善网络空间著作权保护等规定。另一方面,持续优化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引导资金投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积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税收制度,通过企业所得税对研发创新进行激励,减轻初始投入巨大的新兴产业的税负。同时,深入推进司法更加高效规范公正。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加快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真正“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凡是进入法官、检察官员额的,要在司法一线办案,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提升办案质效,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摘编自《光明日报》

  【文丰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重庆社会科学院教授文丰安指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尽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方面,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完善流通体制,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努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好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高质量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物质技术基础;围绕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

  【黄益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认为,在推动国家创新能力提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一定高水平的开放是非常重要的。维护国家安全是必要的,但如果我们要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就同时需要保持开放,并且不仅是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中国家开放,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第一,主动积极地利用多边框架,维护开放、公平、透明的国际贸易体系。客观地来说,我们生产便宜的、经济实惠的电动车、锂电池和光伏板等产品,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可能是有益的,我们应该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构建多边框架,维持一个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第二,逐步克服宏观失衡问题,包括投资过度、消费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个问题就是国内的消费需求能否提升。结构性的举措可能有周期性的效果,通过改善收入分配、增加福利支持等方式增加居民收入也可以帮助总体提升消费,消除国内供求之间的缺口。第三,支持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方面是保持开放,另一方面是需要考虑在支持创新的过程中,产业政策能否变得更加高效和市场化,更加符合国际经济环境的条件。

  摘编自《北京日报》

  【黄茂兴、薛见寒: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黄茂兴;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讲师薛见寒认为,中国要实现更广泛深入的发展,要在新的领域实现更有力的突破,从根本上仍然要依靠改革。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系统谋划、统筹协调的核心作用,确保全党全国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始终统一思想意志、统一行动方向,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将更为成熟定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效能;以紧密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具体国情、时代要求为遵循,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三是坚持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社会信用、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健全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和重点领域制度规则;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范围,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四是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根基。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区域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路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应用能力;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五是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发展空间。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投资、贸易、金融等对外开放关键领域的体制机制革新;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在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的同时,不断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开放水平;持续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效连通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深化双边、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让全球共享我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董大伟:着力破解主要矛盾,做好理论网评工作】

  董大伟表示,理论网评作为促进媒体融合发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发挥其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是各主流媒体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用好理论网评作品这个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需要解决好理论评论的学理性与网络评论的快捷性之间的矛盾、理论网评工作的迫切性与理论网评队伍建设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理论网评作品的学术评价方式不完善与理论网评创作者获得感不足之间的矛盾,并逐步建立健全理论网评创作队伍。其一,坚持“远近”结合,做到策划先行、尽早选题。“远”指的是“长期策划”,各媒体单位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或者每月、每周开选题策划会时,就把自己掌握的各阶段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或者重要活动确定下来。“近”指的是“即时策划”,各媒体单位平时要及时追踪理论热点和动态,从中寻找适合理论网评发声传播的选题,早定选题、早约专家。总之,通过积极主动的“策划先行”,可以为约请理论网评创作者和作品创作留出较为充裕的时间,有效减小理论网评人才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二,坚持“内外”结合,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扩充理论网评创作队伍。“内”即立足自身自有人才资源,发挥各媒体单位多年积累、所能掌握和影响的特色理论专家资源优势,从中培养挖掘理论网评创作者。“外”即辐射全国,面向全国党校系统、社科院系统、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全国主流媒体理论部等专业理论研究部门和机构,征集或约请相关理论专家进行理论网评作品创作。通过这两种方式,不断扩大所在媒体单位的理论网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理论网评创作者投身到理论网评创作中来。其三,坚持“软硬”结合,多措并举激发理论网评创作者的积极性。一方面,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尽快建立理论网评作品的学术成果认定与评价标准,推动改善理论网评文章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从精神奖励层面提高理论网评创作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各级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网评的资金支持和奖励,不断提升理论网评创作者的创作获得感和社会认可度。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张婉苏:以法治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