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全人类共同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徐艳玲: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艳玲指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的科学回答,凝结着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邃思考,承载着引领人类文明走向和历史发展潮流的光荣使命,具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和历史必然性。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谋求全人类共同利益,为实现人类美好愿望、开辟人类美好前途凝聚起广泛价值共识,汇聚起强大价值合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要坚持理论自觉,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基础、内容实质、目标前景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体系化学理化阐释,深刻揭示全人类共同价值内蕴的兼容性、开放性、时代性、共建性等特质。加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使其在世界范围内“传开”与“叫响”,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题中应有之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根本之道,在于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现实地落到全球治理的实践中去,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
【邓曲恒: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找准路径、靶向施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邓曲恒认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抢抓机遇、找准路径、靶向施策。一是要加快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助于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赢得主动。二是要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客观要求,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充分发挥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断提升要素供需匹配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通过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逐步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创新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摘编自《经济日报》
【岳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重点、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岳奎指出,只有抓住重点、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把中国式现代化从蓝图变为现实。具体而言,需把握好三个“突出”:突出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深化改革需注重系统性,具备战略和全局意识,改革顶层设计要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推进。同时,要勇于突破改革难点,应对风险挑战,处理好经济、社会、法治等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做大经济蛋糕,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保平等竞争和法律保护。深化改革应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改革应围绕发展这一核心任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增强管理部门的战略协同。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市场潜力,实现市场与政府的有效互动,为深化改革提供动力。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任慧英、王琛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慧英、王琛琛认为,首创精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中国共产党扎根人民、站稳人民立场的基本方法和内在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根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的创造性活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优化创新环境,加强鼓励,才能持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持续发展,从而让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让我国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党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重要法宝,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动力,是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保证。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不仅深刻体现了对中国悠久历史中民本智慧的继承与超越,实现了传统民本思想在现代治理体系下的创造性转化;同时也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生动实践,通过守正创新,赋予了人民主体论新的时代内涵,也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稳定推进和深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源泉。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