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改革发展、教育改革、人才要素、城乡融合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李君如:进一步增强改革发展的系统性】
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统筹协调改革、创新、治理、发展四个方面工作。怎么协调“改革”“创新”与“治理”,使之达到“发展”的最佳效果,考验着这个系统工程的操作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由此决定了,提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协调“改革”“创新”“治理”“发展”四个方面工作,驾驭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是我们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再创新的辉煌的关键。其次要统筹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还是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要按照“五位一体”原则统筹协调,并从制度和法律上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再次要统筹协调稳与进、立与破的辩证关系。把改革发展的系统性原则与实事求是原则紧密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地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篇文章。最后要统筹协调中央各个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不仅在本领域本地区统筹协调各方面改革和现代化举措,还要服从大局和全局需要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地方改革发展重大举措,并且从制度上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同步推进。
摘编自《北京日报》
【高颖: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颖认为,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人才支撑。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养成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要大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发挥思政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其次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出发,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要打破狭隘的唯分数、唯升学导向,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做好长期规划,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最后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育人联盟。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杨伟国:强化人才要素激励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伟国表示,只有强化人才要素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把科技创新作为优先选择的事业,才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更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要切实保障人才自主性。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激励机制。用人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二是要持续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人才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三是要不断健全人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激发不同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大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
【高强:深入落实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各项任务】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强认为,当前,城乡关系已经迈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深化改革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应深入落实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各项任务,加快形成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一方面要拓展农村资源产权权能,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按照不同产权权利束的功能特质,分类有序扩大农村产权结构开放性,提高农村资源要求配置效率。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另一方面要健全城乡规划统筹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农村为腹地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体系。加快改革与户籍相关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以县域为单元统筹推进公共资源合理布局,加快实现城乡水、电、气、路、网等设施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均衡化配置。除此之外,还要推进城乡社会治理,保障进城下乡居民权益。通过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拓展和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权益。准确回应农村经济社会开放发展需求,逐步打通市民下乡返乡渠道,保障下乡返乡市民依法享有农村相关权益。
摘编自《经济日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