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晓芬(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李晓华(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传播,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数字技术作为文博行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科技支撑,赋予了文博行业新的生命力。随着新一代人工智智能、大数据、VR/AR、元宇宙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博行业正在经历深层变革,无论是文物数字化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手段,还是公众的参观行为和需求偏好,都较以往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这背后都离不开数字技术力量的深度加持。数字化转型与深度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国文博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文博行业数字化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博行业数字化面临深度转型,也面临新的难题和挑战,这些挑战既包括技术层面,也涉及到管理、法律、知识产权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多方面,还需要学界、业界共同努力应对。
新技术研发与突破能力面临挑战。文博行业数字化正在经历深度转型与深刻变革,急需前沿技术的研发、更新与突破。首先,数字化成本高、难度大、技术复杂,对众多文博机构和科研院所技术研发与更新能力提出挑战;其次,文物数据安全管理要求高,随着大量文物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如何有效管理、存储、加密、共享这些数据,如何在开放共享中确保文物数据的安全、完整和不被篡改也是一大技术难题;再者,如何有效地将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深度融合利用,创造出既有科技感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数字化项目和产品也是一大挑战。
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面临挑战。目前我国文物资源数据开放共享机制还不完善,还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影响了海量文物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转化。首先在文物数据开放共享过程中,如何确保文物信息和数字产品的版权得到合理保护和使用,防止知识产权被侵权和滥用,是一个重要问题;第二,目前关于文物数字化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给文博机构的数字化实践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目前部分头部博物馆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文物数据的安全和可追溯性,但仍然面临数字版权保护和数据监管的挑战;第三,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和数字化合作时,还会遇到不同国家间法律法规的差异和冲突,如何协调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
跨领域复合型人才短缺。一方面,由于文博数字化涉及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传播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领域,所以需要大量掌握文博知识和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国内这类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博数字化的推进和深度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化人才匮乏,在推动文博行业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以促进文化交流传播与合作。
文博行业深度数字化的发展对策
持续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与政策引导。首先要制定全面系统的数字化发展目标和阶段性计划,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持续加大对文博数字化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特别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文博单位,帮助其实现数字化深度转型与发展;第二要整合国内各文博单位的资源数据库,完善数据要素体系,健全数据管理和开放共享机制;第三要加快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进程,以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馆藏珍贵文物等为重点,系统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等工作。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与标准规范体系建设。针对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加强技术研发与攻关。一是要突破高保真数据采集、高逼真虚拟复现、高效率网络传输等难题;二是要开发先进的数据加密与备份技术,确保数字资产的长期安全保存,防止数据丢失和被篡改等风险,提高数字资源的安全性;三是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多模态感知、沉浸式体验等前沿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四是要建立统一的数字标准规范体系,以确保不同机构间数据的兼容和交换流通,促进资源整合和共享。
加强数字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兼具文博知识和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鼓励文博单位与科技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数字化人才,并完善相关人才激励机制,支持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其中,激发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内生动力。
探索多元途径活化利用与开发。首先要创新和研发各类体验化、交互化、产品化、生活化的数字文化内容和产品,创新文化遗产展示传播和虚拟再现的形式,丰富数字化内容,提升公众参与度、体验感与文化认同;第二,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沉浸感体验等多种形式,拉近数字文化产品与公众的距离,利用社交媒体和平台,加强文化遗产数字化内容的挖掘与推广;第三,寓教于乐,提升公众的互动参与感,创造数字文化新资产,形成文旅消费新资源,焕发数字文博新生机。
推进多产业融合发展与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数字资源的应用场景和商业化开发。首先是研究“以用促活”的多元场景转化与应用,推进多业态深度融合与创新性发展;二是鼓励互联网与科技企业积极参与文博数字化项目,实现文博资源的市场化运营和产业增值;三是推动文物数字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文物资源的全球共享和传播,提升我国文博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文博行业数字化是赓续中华民族文脉、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文博行业数字化面临深度转型和深刻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还需要学界、业界多方努力,持续跟进,不断突破;还需要政府与相关部门不断加强政策引导、资源投入,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多层面通力合作,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实现优秀文化成果惠及更多民众;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续传承和活化利用;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助力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建设,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当代之笔”,为历史之传承、文脉之赓续点燃熠熠星火。
(本文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沉浸式多媒体多维互动与呈现技术研究(2022YFF0902402)、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研究(编号:20AHO14)、河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河北长城重点区段数字化与沉浸式虚拟互动体验平台建设应用示范(编号:22285801Z)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