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型劳动者、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黄璐、尹西明:全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璐,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尹西明表示,应多措并举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形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社会合力。首先,应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体制机制创新。以强国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重大场景和重点问题驱动,推动教育、产业、科技部门实现战略一体谋划、管理一体协同、工作一体布局、事业一体推进、资源一体配置、政策一体设计,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其次,推动科技人才跨链流动,形成共育、共用、共享新格局。破除产教、科教融合的制度性障碍,推动跨领域、跨组织、跨学科协同创新。围绕新兴和未来产业需要,推动传统学科升级和新兴学科培育,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联合育人平台和新型机构。再次,构建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评价体系及动态监测平台。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激励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强化人才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监测和共享,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数据驱动的人才战略规划体系。最后,打造有利于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健康生态。注重文化和制度建设,健全科技人才中介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人才保障环境。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俊:明确抓手,着力培育外贸新动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俊认为,培育外贸新动能需明确重点任务、找准关键抓手,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一是要加快培育货物贸易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依托产业优势巩固提升货物贸易竞争力,形成更多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渠道的新增长点,加快促进跨境电商、保税维修、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引导货物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吸引外资,切实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为培育货物贸易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供强大产业链供应链支撑。二是要加快培育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发展新动能。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便利化水平,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我国服务业竞争新优势,加快推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提升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发展效能。三是要加快培育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新动能。需明确数字贸易发展的重点方向、促进平台和支持政策,加快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以跨境电商为先导,持续推进贸易营销、贸易设施、贸易单据、贸易结算等方面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夯实数字贸易发展基础,加快构建适应数字贸易和贸易数字化发展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摘编自《经济日报》
【雷心悦、杜丽群:保持历史耐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雷心悦、杜丽群表示,我们要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保持历史耐心,稳扎稳打,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保持历史耐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进入新发展阶段,迫切要求转变发展方式,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摆脱对旧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保持历史耐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从0到1”的突破,需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保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把“冷板凳”坐热的态度;推动“从1到N”的发展,同样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科技成果转化规律。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任务,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保持历史耐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选择正确发展方向、明确科学发展目标、确定可行发展路径。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等多方面因素。
摘编自《人民日报》
【任继球、魏丽、郭泰鼎:多策并举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任继球、魏丽,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郭泰鼎认为,集群化发展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能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以“集中布局、集聚发展,补足短板、优化生态,区域协同、主体联动”为思路,加快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首先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布局和集聚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集中布局,引导与前沿技术相关的重大生产力和重大科学装置集中布局,以发挥更大规模效应。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相关机构和组织实现空间集聚,在全国形成经济圈之间错位和经济圈内部关联的产业分工格局。其次要补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短板,即指补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链环节、创新平台、公共服务、人才资源等方面的短板。引导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着力固链强链延链补链,提升本地产业链配套能力。再次要优化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态,即指增强政策协调性系统性创新性,优化政策引导新环境,提升产业培育和治理能力。最后要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和主体联动。发挥头部城市创新平台、高校院所、公共服务等优质资源优势,提升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和支撑能力,加快形成研发在头部城市、制造在周边中小城市的产业链分工格局,强化区域间产业创新、应用场景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合作。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