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去年下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质生产力”主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科学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把握未来、布局未来、竞争未来、赢得未来,彻底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清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全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良好生态。其一,进一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聚焦发力。坚持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通过市场机制推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其二,进一步在强化创新引领带动上聚焦发力。重点要加大前沿技术布局力度,加快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有机融合;加大头部企业、高能级研发机构和重大项目引育力度,强化公共研发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三,进一步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聚焦发力。聚焦高端领域,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聚焦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其四,进一步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聚焦发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建立企业常态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作用,更大力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五,进一步在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上聚焦发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施生态领域科技创新行动,培育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详情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书俊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从各个方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主动权。协调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不仅需要寻求生产要素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还要努力实现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各环节的协调发展;不仅应关注传统产业的协调发展,更须关注创新产业的协调发展。绿色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普遍特征,在生产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避免资源的枯竭和浪费;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等的发展。开放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促进技术创新与知识共享,促进跨境合作与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两个市场的积极作用,促进跨文化交流。共享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目标追求,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详情
开拓区域科技创新模式,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就区域经济层面而言,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找准区域自身创新禀赋特征,补齐短板,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模式。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傅晋华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一是提升区域原始创新能力。可考虑针对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重大关键共性问题持续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生物制造、量子信息、高端芯片、合成生物学与生物育种、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加快区域产业创新步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转化应用;在未来产业方面,聚焦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领域,加速产业孵化培育进程。三是整合区域科创资源。以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为重点,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平台体系;坚持把人才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构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开放创新生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详情
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数据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形成中的作用不容置疑,但实践中数据价值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涛、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当前,需要让数据要素充分形成、安全流动,进而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生产力跃迁。在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层面,加快出台数据产权、交易流通、安全治理和收益分配等制度,完善分类分级授权机制、数据产权登记制度、定价机制等。在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层面,需要加强数据基础设施与数据服务、融合应用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需要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与政府部门形成协同研发生态。在积极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层面,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关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形成促进公共数据高质量供给、高效开发利用的授权经营方式、交易定价机制和收益分配模式。在支持和鼓励创新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层面,推动智能制造、商贸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打造更多应用场景,促进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繁荣数据开发利用产业生态层面,支持技术型、服务型、应用型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商发展,鼓励为数据合规、质量评估、估值定价等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发展。详情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长春理工大学秦惠敏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要加强基础研究,有针对性地完善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体系,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快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聚焦量子力学、脑科学、基因技术等做好前瞻性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商业航天、生物制药等新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另外,重视场景驱动,推动形成企业主导型科技成果转化新型组织模式,健全完善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高效率转化的创新生态,提升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重大场景的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以新技术的场景化快速应用有效破解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详情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