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毛科俊、于畅(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这“四大优势”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有利条件。我国拥有规模庞大、层次多样、潜力巨大、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韧性和潜力所在。我们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在扩大内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经营主体活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胜势。
超大规模市场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供广阔空间。我国正处于需求快速释放的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纵深不断延展,扩大内需的空间足、潜力大,前景不可限量。从消费需求看,我国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规模稳步增长,农村消费市场、服务消费市场不断壮大,居民消费率将会持续攀升。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对商品、服务的需求从“有没有”加快向“好不好”转变,消费提质升级趋势明显。从投资需求看,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提高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还有较大投资空间。我国城镇化率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十几个百分点,还有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正在加快市民化进程,城市更新、市政基础设施升级空间很大,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还有较大投资需求。产业迭代升级不断拓展投资空间,特别是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催生规模庞大的投资增量。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统筹,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挖掘和释放市场需求潜力,培育由提高供给质量、优化分配格局、健全流通体系、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等共同组成的完整内需体系,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
超大规模市场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大动能。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超大规模市场通过“需求引致创新”机制,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提供动力和能力。回顾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关键性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几乎都发生在拥有大规模市场的经济体。一方面,超大规模市场提高企业创新预期收益。市场需求是对企业研发投入最有效的激励。超大规模市场不仅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带来巨大的潜在收益,覆盖前期研发成本,还能更充分地分摊创新试错成本,降低研发风险,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另一方面,超大规模市场为创新活动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大规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理想的试验场,使新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加速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
我国已经从“用市场换技术”转向“用市场创造技术”的发展阶段,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市场需求为牵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生态环境,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超大规模市场为增强经营主体活力提供优越环境。市场如同“鱼池”,企业如同“鱼池”中的“鱼”,容量大、环境好的“鱼池”才能供养出种类丰富、充满活力的“鱼”。超大规模市场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沃土,有利于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一是超大规模市场促进企业充分竞争。市场规模越大,现有大企业就越难以垄断市场,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企业格局、产业生态和经济结构就越难以固化,容纳和试错技术路线更多,企业具有较强的纵向流动性和创新活力。二是超大规模市场推动企业差异化发展。市场规模越大,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越高,社会专业化分工就越精细,为企业差异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超大规模市场使专业化分工之后的细分市场空间仍然很大,为初创企业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我国之所以诞生大量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与高度细分的市场需求密切相关。三是超大规模市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超大规模市场能够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可以使企业享受到经济规模带来的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应建立在市场机制有效发挥基础上,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更多优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超大规模市场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依托。超大规模市场是跨国公司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对拉紧我国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深化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发挥重要作用,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力依托。一方面,超大规模市场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效应。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的消费市场和生产基地,虹吸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向我国集聚,增强我国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多数跨国公司把我国市场视为“必选项”,积极适应我国市场需求开展深度布局。另一方面,超大规模市场提高国际经济治理影响力和话语权。超大规模市场催生了旺盛的进口需求,全球主要经济体对我国市场形成较强依赖,得益于市场规模优势,我国在国际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不断扩大,对产品标准、经贸规则的影响力持续增强。
要充分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更高效率实现内外市场联通,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继续扩大对全球各地优质产品、服务的进口规模,加大在中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对外资的引进力度,持续为世界贸易、投资增长贡献力量。
超大规模市场为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提供坚实支撑。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具有以内需为主导的显著特征。一般而言,内需市场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持续性远远超过外需市场。近年来,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越来越显著,超大规模市场对抵御全球经济波动和外部风险冲击的作用日益凸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一方面,超大规模市场减弱外需波动风险。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有效需求长期不足,外需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稳定锚和动力源,有效对冲了外需波动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中美经贸摩擦等冲击,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超大规模市场所蕴含的经济稳定优势。另一方面,超大规模市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超大规模市场内部更容易形成和维持完备的产业配套和完整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生态的多样性,有利于确保生产供应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并稳定国际市场对我国的依赖,增强对“脱钩断链”的反制能力。此外,超大规模的单一市场提高了地区间经济联动性,有利于推动产业在不同地区间有序转移,形成更具安全性、主动性的产业链布局。
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健全市场经济安全发展、经济风险防范化解的体制机制,建设更为安全、更有韧性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夯实国内市场基本盘,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以自身的稳定发展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