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文化自信、粮食安全、城乡融合发展、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郝宪印:在推进“两个结合”中巩固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
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郝宪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在“两个结合”中巩固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一方面,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在发挥文化重大作用中巩固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另一方面,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巩固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以及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同时,深入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在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彰显中华文化优势特色中巩固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深入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同时,我国要建构同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就要在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彰显中华文化的优势特色。
摘编自《光明日报》
【左停:坚持系统思维,协同推进爱粮节粮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左停表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推动粮食节约,直接发力点在生活中、舌尖上,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做到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在充分发挥制度保障和激励作用方面,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推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出台反食品浪费法、发布《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印发《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一系列重要机制举措,为强化粮食减损和制止粮食浪费提供了坚强保障和强大合力。在以技术创新为粮食节约赋能方面,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粮食减损设施设备研发和应用,着力提高主要粮食产品生产地区的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水平。在注重发挥文化的成风化人作用方面,通过加强节粮惜粮教育引导,让社会公众切实了解粮食生产的艰辛过程;将对粮食的情感同乡愁联系起来,为节约粮食增添文化内涵。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杜志雄、郜亮亮:聚焦重点协同发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杜志雄、郜亮亮认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根据二者的目标任务各自突破,又要找到结合点,集中发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在找准县域这个统筹两大战略的切入点层面,要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强化县乡村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统筹力度,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在瞄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一重要抓手层面,要围绕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在抓住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这个核心任务层面,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要素市场,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市场;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健全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摘编自《经济日报》
【王静:挖掘和传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
王静指出,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植根于深厚的道德土壤,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规则、制度和秩序,要深入研究我国古代法律制度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从中汲取丰厚滋养,做到择善而用、推陈出新。一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传承和弘扬民本理念的有益思想内核,妥善审理教育、就业、医疗、婚姻家庭等涉民生案件,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司法机关在依法履职中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保障人民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权利,依靠人民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二是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不断提升司法质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关于法尚公平的价值追求,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两个主题,落实“抓前端、治未病”、双赢多赢共赢、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理念等一系列能动司法理念。三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参与诉源治理、社会治理。传承和弘扬“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传统智慧,要求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助推高效能社会治理,用好“调解”这一独特的东方智慧,切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自觉主动把诉调对接的“调”再向前延伸。四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礼法结合”“德法兼治”的传统,要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审判,以司法审判破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领域存在的难题;严格执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强化以案说法、释法析理。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