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飞宇(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承泽(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研究助理);顾笑(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研究员)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是助力“双碳”数字化治理新征程、打造绿色数字产业化新生态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众多企业积极开展“智改数转”探索,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也为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赋能制造业提质增效
数字化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数字技术有助于促进数据要素与现代工业的深度融合,如监测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并及时优化调整,引导生产生活绿色低碳变革。与此同时,绿色化也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转型动力。随着社会对数据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传统数据中心面临着能耗高、单位能耗强度大等问题。发展绿色低碳技术能助力数据中心节能减排,落实各环节的减碳固碳技术,推进数字产业绿色化。可见,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化转型与基于低碳技术的绿色转型的协同发展,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
第一,制造业两化协同转型助力“双碳”数字化治理新征程。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双碳”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业态发展,有助于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工业经济以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能够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投入碳减排领域,并通过算法驱动,精准快速识别有效需求,降低资源消耗,进而推动传统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现全链条的清洁化、节能化改造。
第二,制造业两化协同转型打造绿色数字产业化新生态。绿色数字产业化就是在绿色发展理念下,以动态演进的绿色标准不断牵引数字技术进步,以此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严格的绿色标准与节能政策能够倒逼传统制造业企业尤其是高耗能企业积极引进与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工业流程再造,以生产方式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绿色化,由此推动完全不同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型产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制造业两化协同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新方向。这里主要是从供给优化和需求牵引两个层面入手。一方面,双化协同通过在供给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工艺流程和产品创新,进而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扩大对绿色低碳产品的需求,形成推动制造业两化协同转型的需求侧动力。由此,制造业两化协同转型形成了需求侧激励与供给侧推动的良性循环,在赋能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同时,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临关键障碍掣肘
第一,两化协同转型相互制约。大规模数字技术的实施、运行与维护,不可避免地会耗费大量的资源能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绿色化目标的实现。而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回弹效应”,即伴随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进步带来的能效提高,不仅优化了制造业的能源消费结构,还通过能源价格传导机制刺激了能源消费,进而产生反向的刺激效果。如何实现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协同转型与均衡发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第二,两化协同转型体系仍在探索。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牢牢把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趋势,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然而,由于受企业认知、平台供给、投资门槛、落地场景等复杂因素制约,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仍存在覆盖面不全、应用深度不足等问题。此外,囿于成本与技术制约,制造业绿色化存在阶段性特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等不同转型表现所要求的数字化能力也存在差异。
第三,产业链条尚未打通。制造业两化协同转型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系统思维和标准化的保障。在扎实推进产业数字化和产业绿色化的进程中,需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壁垒,依托制造业两化协同转型提升产业链韧性。从现有情况看,部分制造业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时创新动力不足,导致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融合度相对较低和融合面相对较窄,尚未形成更为完备和通畅的产业链条,放慢了数字赋能“双碳”目标实现的步伐,阻碍了制造业两化协同转型进程。
第四,协同转型机制不够成熟。当前,我国制定并实施了诸多针对性政策,以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助力减排降碳。然而,面向制造业不同领域、不同环节的节能提效具体需求,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协同管理与运行方案机制。此外,受制于各行业数据兼容性不够、存储规范性不强、标准化不一等影响,跨行业或领域的数据资源交互流动不畅,增加了针对污染物及碳排放进行数字核算和数字监管的难度。
着力推进两化协同转型
第一,产学研用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一是以高精尖缺为导向,搭建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提高优质人才供给与制造业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着力培养集聚梯次衔接、作用突出、持续涌现的创新人才梯队。二是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制造业企业开展多方位的数字化转型合作,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三是开展共性技术攻关,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在促进制造业双化协同转型中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第二,政策扶持激活产业创新潜能。一是加强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以数字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成果应用相衔接的强耦合机制,打造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和实际应用验证并优化理论演进的良性互动格局,逐步打破现代信息技术因其复杂性和迭代性而给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技术壁垒。二是通过对各部门、众企业、多地区的统筹协调,依托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主体联动合作机制,建立面向制造业双化协同转型的服务平台,为制造业转型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人员培训和资源共享等支持,促进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三是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两化协同转型,通过社会资本引导、财政资金补贴等方式,加大对制造业企业运用相关数字技术及节能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
第三,内外兼修培育制造业全链条新优势。一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销售、服务等制造业全链条新优势。二是培育和遴选一批可复制的上下游两化协同转型的典型模式,发挥本土数字科技巨头零碳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系统打造绿色价值链、绿色供应链。三是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加强与国际先进标准、规制、管理的对接。
第四,数据赋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碳管理。一是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完善的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统计监测、计量和数据分析,构建更为精确的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二是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管理,有效打通生产各环节,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三是通过工业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碳排放信息披露机制,将企业碳排放数据纳入工业大数据并实现跨行业共享,打破行业间信息不对称,助力制造业两化协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