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型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等的重要支撑。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型工业化”主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从多方面汇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关系战略全局的系统工程,要勇于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凝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智慧力量。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杜国功在《经济参考报》撰文指出,一是要坚持有效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只有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各类商品和要素资源充分畅通流动,才能增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缓解工业发展面临的要素资源趋紧约束,创造形成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有利条件。因此要切实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推动各类要素市场充分发育,提升配置效率效能。重点解决一些地区在市场准入、一些领域在招标采购等方面设置的门槛、障碍或壁垒。提高监管法治化、规范性和透明度水平,着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二是要坚持有为政府,提供有力保障。要不断提高政策供给的精准性、持续性和深入性。牢固树立产业政策支持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强烈意识,加大对工业特别是对先进制造业、对重点产业链的支持力度。要实施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三是要坚持激活企业,提供有力保证。要进一步推动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同台竞技、共同发展,进一步抓大育小、梯度发展、协同共进,既要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也要培育聚焦细分行业领域,精耕细作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企业。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激发动力活力。【详情】
抓住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几个重要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庆国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应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战略产业向高端迈进、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科学布局未来产业为着力点,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应推动原材料科学化储备、集约化供应、数字化分配,发挥数据资源优势;推动生产设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生产管理科学化,激活技术、设备、资金等各个要素的动能;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融合,建设新型数字化消费场景和智能化消费模式。二是推进战略产业向高端迈进,掌握主导权。战略产业主要包括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对于基础产业,需系统推进基础算法、基因技术、互联网根服务器、新一代生物制药、新材料研制等多个领域、多个方向实现多端创新与突破。对于主导产业,应系统推进新材料、新算法、新装备、新能源、新技术的自主创新。对于支柱产业,应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发挥链主企业带头作用,重点从人才、技术、设备、市场等多个维度推进重点领域创新突破。三是推进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叠加效应。应推动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建立高端一体化数字平台及企业数字资源库。推动优势产业与国际市场融合。四是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强化规模效应。需汇集跨学科方向的科技创新人才,建立跨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协作攻关机制,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技术的交叉融合创新。五是科学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应创建教育、人才、平台、科技联动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主动抢占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制高点。【详情】
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邓子纲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我们要抓紧抓实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一是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机遇,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二是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协同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三是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遵循市场规律,适应平台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健全规则制度,优化平台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四是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及时产业化,把科技创新、产业进步和金融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详情】
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李蕴慧、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志慧在《解放日报》撰文指出,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着力点。一方面,要夯实产业基础。既要进一步筑牢传统产业基础,也要抓好新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5G+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筑牢数字经济基础,启动一批以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广覆盖、高效率、安全稳定运行的数字基础设施;集中一批集存储、服务器、网络、电源与冷却、安全控制于一体的融合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另一方面,要提升产业韧性。既要提高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也要增强产业链的核心控制力。提高产业链核心竞争能力,围绕重点产业链深入推进强链、补链、稳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增强产业链核心控制力,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以数实融合和绿色智造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一方面,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助力制造业绿色材料及工艺技术的迭代更新。另一方面,以绿色智慧产品、绿色智慧工厂、绿色智慧工业园区、绿色智慧供应链为重点,探索绿色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之路。【详情】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