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罗慈花(湖州学院)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过程中,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立足高校美育特点,将高校美育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独特育人优势,着力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使高校美育切实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培元,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品性,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深刻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美育价值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共同构筑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精神底色和精神标识,展示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正是这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内涵丰富的中华传统美育文化和中华美育精神。
中华传统美育文化具有深厚历史意蕴。中华传统美育文化是华夏儿女爱美求善、自强厚德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丰硕文化艺术成果的充分展示。中华传统美育是运用中华民族的审美与艺术传统所进行的一种滋养心灵和德性养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人格教育。中国古代没有明确的“美育”概念,却有行美育之实的审美与艺术教育传统。从起源于以“先王之乐”为代表的中国上古不自觉的乐舞传统,到西周初以周公“制礼作乐”为标志的礼乐教化,表明美育已从不自觉行为发展成为一种主动思考的自觉行为。以孔孟为代表创造发展起来的儒家文化,关于礼乐教化的思想体现出传统美育的价值意蕴,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千年中华文明的传统美育实践及其孕育的传统美育文化,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历史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具有重要时代价值。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与审美、个体与整体、自然与社会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指向,更是新时代美育的核心内容,为高校培养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尽善尽美、美善统一、礼乐修身、家国天下、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等丰富论述,是新时代美育工作的重要财富。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育文化和中华美育精神,对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人格品行,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丰厚的传统美育资源,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发展的根基和沃土,为新时代高校审美教育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宝库和丰富多彩的素材。
充分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美育思想。中华文化数千年传承发展,古代美育思想百家汇聚,形成了对当代美育仍有教育意义、可深挖可借鉴的思想理念,如礼乐修身、家国天下的精神追求,尽善尽美、美善统一的美育目标,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美育准则,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修养品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美育哲学。这些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仍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美育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积淀了丰厚的中华美育精神,凝聚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理念,涵养着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孕育着明德弘道、厚德载物、义利兼顾、求同存异、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等人文精神,传承着履仁蹈义、卧薪尝胆、悬梁刺股、鞠躬尽瘁、闻鸡起舞、尽忠报国等高尚情操。这些核心理念和传统美德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和美育观,共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底色和精神标识,是高校开展美育工作直接可用的美育素材。
积极挖掘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美育资源。中华文明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既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精神文化、思想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审美理念和审美情感的重要体现,更是地域美学特色的鲜明展示。中华文明创造了数量浩瀚、种类繁多的经典文艺作品,如中华诗词、古典小说、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表现出最为灵动、最富魅力的风姿,发挥着最能抒发情志、沁润心田的作用。高校要善于从中华文化遗产和经典文艺创作宝库中挖掘素材、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时代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大力提升高校美育的有效性。
深深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育人体系
新时代高校美育要牢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处理好“守”与“变”、“中”与“西”、“教”与“学”的关系,构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
处理好“守”与“变”的关系,在传承发展中坚守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从未间断、一脉相承、绵延至今的密码。中华文明又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感知中华文明的悠久历程、博大精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这个重要特征。新时代高校美育,既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也要突出其时代性、创新性。
把握好“中”与“西”的关系,在坚守中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将西方哲学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首倡“美育”,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宗旨,强调德、智、体、美“四育”并重。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深受西方哲学影响,但并非照搬西方。他将西方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在美育思想中融入爱国之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思想。新时代的高校美育既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又要秉持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积极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
平衡好“教”与“学”的关系,在实践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高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在“教”的层面,就是要建课程、建队伍、建资源、改手段,即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美育课程,运用数字技术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手段,建设高素质的美育教学团队,加大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建设力度,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传播平台。在“学”的层面,就是要创新美育教学理念,丰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艺术实践活动,增强美育教学的参与性和体验感,着力提升大学生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21YBC29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