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四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国内新型消费市场、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黄泰岩:以“新四化”同步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黄泰岩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我们党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数字经济时代具体要求提出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动“新四化”同步发展,要求“新四化”既相互独立、缺一不可,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实现统筹发展。一是“新四化”相互促进。要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加快创新,不仅催生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而且将数字技术广泛运用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的广泛运用,形成海量数据和广阔应用场景优势,可以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形成“新四化”相互促进、互为动力的畅通循环。二是“新四化”相互融合。要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经济运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通过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通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是“新四化”相互支撑。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创造雄厚基础和坚实支撑;通过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形成人口和产业在城市的集聚,这就需要推进新型城镇化,特别是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的城市群的发展为其提供高质量的空间支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可以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提供坚实的粮食、人口、资源、市场等基础支撑。
摘编自《光明日报》
【傅东平:多措并举推进农业现代化】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傅东平表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一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二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要通过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发挥各地资源比较优势,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乡村特色产业。三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农民不仅物质富足,而且精神富有。
摘编自《人民日报》
【魏浩:进一步强化外贸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认为,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外贸发展稳中提质,展现出较强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具有强大的韧性,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较强的产业组织能力和生产能力。同时,产业不断升级,逐渐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置攀升,使我国商品一直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带动商品出口增长,也使得我国对资源能源、中间品、机器设备等进口保持强劲的需求。为确保我国外贸稳定发展,强化外贸韧性,在出口方面,加强开拓出口市场服务保障工作,千方百计巩固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等市场。在进口方面,关注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和数量的变化,确保大宗商品进口的稳定。加快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进一步提高进口贴息政策精准性,引导企业扩大国内短缺的先进技术设备进口。有序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工作,增加自周边国家的进口。在新业态新模式方面,支持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等途径拓展贸易新渠道,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跨境电商+特色产品”等模式,推动跨境电商创新发展,拓展外贸企业发展的新空间。在贸易政策方面,鼓励银行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根据外贸发展形势新变化和企业实际诉求,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外贸政策组合的效果。
摘编自《经济日报》
【郭丽岩:推动国内新型消费市场由大到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表示,我国有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巩固和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是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持久动力的关键一招。要推动国内新型消费市场由大到强,一是加快新型消费相关平台设施和体验中心建设。在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取得创新突破的同时,还要持续完善跨境电商、旅游度假、餐饮、养老、冷链物流等相关领域服务标准。在促进信息消费方面,“措施”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建设改造,提升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水平。二是促进新型消费市场提质升级与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日新月异,既赋能传统消费市场,又拓展市场新业态新模式,也深刻影响经济组织形式和个体行为。三是推动新型消费市场深度融合和结构优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有利于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从而不断丰富绿色消费、数字智能等新型消费市场的形态和层次。四是完善关于新型消费的体制机制保障。首要是完善重点消费领域服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包括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领域标准化建设。其次是完善绿色低碳产品推广机制,在促进居民耐用消费品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方面,要健全部门间的协作联动机制,促进真招实招落地见效。再次是强化新型服务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针对直播带货、互联网医疗、预付式消费、大数据“杀熟”、隐私泄露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侵权行为,采取防范性举措,加快推进智慧监管,提高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和协作水平。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谢波:完善法治体系应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之作用】
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院研究员谢波认为,法治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历史和现实也昭示我们,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为此必须在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过程中,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之保障作用,全面提升国家安全工作法治化水平。一方面,通过“固根本”发挥法治的规范性作用。“固根本”意味着法治的规范性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确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制度规范,也彰显出法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基础有着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另一方面,通过“稳预期”发挥法治的引导性作用。。“稳预期”着重强调稳定性,特别是随着国家安全问题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就更需对风险挑战有心理预期,这也是风险社会条件下法治本身的要求。此外,还要通过“利长远”发挥法治的保障性作用。“利长远”并非追求“一时之治”,而是追求“长治久安”,这就需要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总结经验、凝聚共识,与时俱进健全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利长远”作用的发挥寓于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其典型表现之一即低位阶制度向高位阶法律“升级”。例如,为反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我国企业和个人滥用“长臂管辖”、滥施单边制裁,在商务部出台《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的基础上,于2021年6月制定实施《反外国制裁法》,进一步充实了我国对外斗争的法律“工具箱”。
摘编自光明网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