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数字中国、金融安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后街经济”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建冬:构筑数字化领域国家竞争新优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建冬认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大背景下,应着力打通三组循环,逐步构筑数字化领域国家竞争新优势,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是加快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据市场体系,打通数据要素国内国际循环。国内层面,统筹规划一级市场(数据资源市场)和二级市场(数据产品与服务市场)联动的数据交易场所体系;国际层面,以双边带动多边,以试点带动整体,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数据合作并签订双多边合作协议,鼓励试点加入区域性数据跨境合作。二是立体化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打通算力网与电力网循环。一方面,在中西部地区选址布局大规模数据中心,探索利用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另一方面,在东部优先布局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立东西部地区人工智能数据、算力和算法资源定向输送通道。三是强化数字中国前沿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打通数字化技术与产业循环。瞄准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提前布局并持续锻长板、补短板;有效协同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业组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攻关;加快缔结数字化技术创新领域高水平双多边协议,积极参与制定科技领域国际规则。
摘编自《人民日报》
【田轩:防范金融风险,筑牢安全底线】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田轩指出,近些年来,我国将防范风险作为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任务。客观上看,金融风险实际上是对实体经济与金融部门发展失衡、金融企业治理不足、金融体制改革不完善等问题的集中反映,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在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具体来看,可从多个方面筑牢金融安全底线。在政策层面,聚焦拉动实体经济的目标,加强跨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效能精确性,定向支持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财政政策持续加力提效,通过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企业减税降费工作,尤其是降低民营企业制度性交易及经营运营成本。在行业层面,关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稳妥化解风险。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对平台企业加强“梯次监管”,在进口端建立一个“防火墙”,在出口端及时清理不良竞争、风险较大的企业,做好动态监管和及时纠偏工作。此外,还要加强新技术手段运用,完善金融安全“梯次监管”网络。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健全金融领域法律法规和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立全国性的金融监管平台,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面协调联动的动态监管体系。
摘编自《经济日报》
【曹玉涛:多点发力擘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方案】
洛阳师范学院副院长、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技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曹玉涛指出,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党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擘画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方案。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方面,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沟通平台,强化多学科间的交叉支撑,形成科技战略联盟的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助推科技研发子系统间实现“互惠知识共享”和“大跨度整合”,最终推动系统优化。在构建开放创新的科技生态方面,必须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协同互动”,“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国际化的开放创新对接中,整合创新资源,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方面,通过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竞争激励机制,构建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人才汇聚的强大合力。在统筹科技发展与风险防控方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科技伦理治理体制机制,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统筹科技发展与风险防控,以科技进步和科技伦理治理筑牢科技安全防线。
摘编自《光明日报》
【高辰颖:多措并举推动商圈“后街经济”发展】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高辰颖表示,“后街经济”是利用支马路打造一批以特色品牌为引领、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特色商业街,协同主街构成兼具商业硬实力与人文软实力的商圈发展模式,是打造标志性商圈的有力抓手,需多措并举推动商圈“后街经济”发展。在加快推动商圈功能纵深布局方面,以“科学规划+精准定位”做好战略规划,设立“后街经济”建设管理专班,委托专业机构调研商圈周边支马路存量资源、公共环境、商业基础等相关条件;探索“主街+后街”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制定《商业中心街区管理办法》,推动跨越职能范围的市政市容环境一体化管理。在优化街区更新改造路径方面,规划与策划结合,突出设计特色,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实施;挖掘街区在地文化,将后街景观风貌和商业主体与在地特色文化要素融合,提升街区形象辨识度,营造“一街一主题”特色场景。在加强政策层面支持引导方面,多渠道提供“后街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鼓励各区设立“后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成立后街品牌建设发展基金;以“制度+技术”支持特色业态培育,探索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等新业态备案审查制,鼓励创新零售模式,简化夜间经济、露天市集等项目审批流程。在创新后街运营管理模式方面,引入市场化机构统一运营管理,通过资源置换、市场化租赁等形式整合街区物业分散产权,由“后街经济”建设管理部门购买商业运营和物业管理服务;探索多方参与的共治新模式,以党群联系社群构建共治共享格局,组建包括商户企业、驻地单位、居民等在内的联合党支部,成立实体化运行的党建服务站。
摘编自《北京日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