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伦理学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潜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刘同舫: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人类发展新篇章】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同舫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谱写人类文明发展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了人类在相互联系、彼此依存中不断增进整体利益,推动全球生产力更加均衡发展,促进不同文明命运与共,让发展成果由各国共同分享;摒弃了“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要打造的是一个容得下各国共同成长和进步的世界,将有力促进不同文明合作共赢、和合共生;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自主选择,要建设的是一个能够承载不同形态文明、能够兼容多样现代化道路的世界,促进不同文明包容共存。
摘编自《人民日报》
【孙春晨:以包容并蓄和自信开放的心态建构中国自主的伦理学知识体系】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孙春晨认为,当代中国树立文化自信,既要立足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传统,也要与世界多种文明形态展开广泛交流互鉴。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既存在差异性,又具有共通性和共享性,人类多样的文明形态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不同的文明形态能够也应该交流互鉴。建构中国自主的伦理学知识体系,既要传承弘扬本民族的道德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又要倡导和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当代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活力,体现在能否以包容并蓄和自信开放的文化心态与研究态度,吸收并借鉴人类不同文明的发展成果,从而再铸合乎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传统和中国自主的伦理学知识体系。而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稻葵:中国引领新型经济全球化需进一步释放潜力】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指出,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具备形成并完善统一大市场、在高科技领域发展迅速、国内再分配能力较强这三个成为经济全球化引领者的基本条件。未来进一步释放中国引领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潜力,需要坚持科技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水平,进一步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与国际同行共同交流研究,以此推动中国引领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需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和潜力,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优势,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让全体中国人民从发展中共同受益;需要积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经验,探索与其他国家协商谈判的方式和路径,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沟通能力与国际组织工作经验的人才,持续提高国际化的软实力。
摘编自《北京日报》
【丁明磊:多点发力纵深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期纵深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需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加快培育数据、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健全技术产权、价值评估、流转交易、价值担保、诚信监督等机制,建设互联互通的数据与技术要素交易网络,促进技术和数据要素流通和与资本等要素深度融合。二是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融通发展的科研组织体系,重点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和技术领域集成创新,进一步提升发现和布局未来产业竞争新领域新赛道、支撑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体制机制和组织模式,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三是着力推动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科技供给体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大科研,提升成果质量,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四是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四链”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带动人才、知识、技术、资本、数据等创新要素跨区域跨行业高效融合。
摘编自《天津日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