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担当”学术研讨会在渝召开
首页> 理论频道> 会议快讯 > 正文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担当”学术研讨会在渝召开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3-05-20 17:18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担当”学术研讨会

暨《重庆社会科学》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渝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赵宇)5月20日,由重庆社会科学院主办、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承办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担当”学术研讨会暨《重庆社会科学》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学者和期刊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责任担当问题,庆祝《重庆社会科学》创刊40周年。此次会议由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

  开幕式上,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曾维伦在致辞中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要强化理论学习,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强化精品意识,着力提升首发影响力;强化创新引领,改革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数字转型,迭代升级核心竞争力。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东南学术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郑东育在致辞中指出,学术期刊应恪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为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题体系的建设和创新,以及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有力的思想和智力支持。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龙川代表《重庆社会科学》的主管单位致辞,指出学术期刊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涵养优良学术,提升学术质量,扩大社会影响,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蒋朋桥代表《重庆社会科学》的主办单位致辞,指出学术期刊要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砥砺奋进,推出更多高质量标志性重要学术成果,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开幕式由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昌凡主持。

  在研讨会主旨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研究员以《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认为,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稳定制造业比重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制造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新机制。以产业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应重视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激励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激发企业活力,提振实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作了题为《发展理念维度的中国式现代化考察:历史与价值》的报告,全面系统地回溯了发展理念维度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演进,对发展理念维度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世界价值进行了深入剖析。从理论价值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探索了新方向,为广大“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指明了新道路,切实开辟了人类走向“真正的普遍的文明”的现实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彰显了非凡的理论价值。从实践价值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具有明显的“二元特征”,既要完成从落后到赶超的历史使命,又要实现从赶超到引领的伟大飞跃。从世界价值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推进发展理念维度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赓续发展,应将世界历史潮流、人类文明进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逻辑和历史逻辑充分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世界现代化理论合理内核、西方现代化理论积极影响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融会贯通;将先发国家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后发国家现代化发展范式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有机融合。重庆大学姚树洁教授以《双循环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从新阶段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入手,重点阐述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科技创新问题,提出在国内循环方面,要利用市场和人口规模优势,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释放要素生产潜力;在国际循环方面,要以开放促效率、促竞争、促技术进步,发挥动态比较优势,补充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提高要素、产品发展空间及回旋余地;在科技创新方面,要提高国家全面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动态比较优势、摆脱技术封锁、提高博弈能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与科技创新,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集中力量,产生集聚规模,打造国家级创新极;二是集中区域,重点发展西部科学城;三是坚持产学研用,统筹发展,提高研发精准性和应用性;四是瞄准方向,在特定领域引领全国、走向全球;五是坚持硬软兼备,以大项目、大科学装置、大平台为抓手,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重视制度创新、区域分工协作、优化环境、产权保护;六是抓好品牌建设,优化市场环境,构建诚信体系,提高创值能力;七是促进协作开放,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动,实现优势互补,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体系。

  会议举办了庆祝《重庆社会科学》创刊40周年系列活动。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规划办主任唐旺虎、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理论经济学学科主编刘然、人民出版社副编审刘伟、重庆市期刊协会会长简渠、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理事长游滨围绕《重庆社会科学》创刊40周年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了主题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新时代新征程,应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展示创新成果,传承优秀文明,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科学研究引领学术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会议还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担当”学术研讨会征文优秀论文进行了颁奖,举行了《重庆社会科学》创刊40周年特刊发布仪式。

  在下午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担当”专题论坛上,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邦辉教授、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茂华教授、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陆永胜教授、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俊斌教授、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詹宏伟教授、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剑教授、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俊教授、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晓燕教授、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维东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丰教授、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杨毅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路昊副教授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责任担当问题展开研讨,重庆市内部分期刊负责人进行了精彩点评。

  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责任担当”专题论坛上,《北京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赵勇、《贵州社会科学》执行主编黄旭东、《学习与探索》副主编房宏琳、《东岳论丛》副主编王成利、《社会科学研究》常务副总编黄进、《江海学刊》副主编战炤磊、《经济纵横》编辑室主任张佳睿、《东南学术》编辑廖先慧、《求索》杂志社编辑马延炜、《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彭建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韩云波、《探索》编辑部副主任王慧、《重庆高教研究》常务副主编蔡宗模、《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朱德东、《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编辑部副主任吴瑜等围绕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责任担当、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该专题论坛由西南大学期刊社社长张陈主持。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