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俄乌战争、共同富裕、新社会运动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陈晋: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认为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创新突破、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深远影响,才能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历史逻辑就是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联系就是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始终基于中国国情,反对照搬西方经验,主张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长远目标,小康社会是实现长远目标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不只是经济的发展、工业文明的提升和物质技术的进步,还包括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的提升等,也就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取得的创新突破就是要认识到不断实现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物质基础。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深远影响就是要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以极大鼓舞和启示。
摘编自《人民日报》
【陈长宁:美国是阻碍俄乌止战和谈的主要因素】
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陈长宁认为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以来,美国几乎用了除亲自上阵作战之外的所有手段来介入这场危机——带头出钱出军火,让乌克兰流血,让欧洲咽下战乱苦果,让世界陷入动荡不安。美国利用俄乌冲突“做局”的背后有着清晰的战略目标:彻底削弱俄罗斯,深度控制欧洲,加紧遏制中国,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美国霸权利益。俄乌冲突爆发前,“美式民主”早已百孔千疮,美国惯以“国际道义”诏令世界的优越感正加速幻灭。在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下,介入俄乌冲突成为美国遮盖“美式民主”疮疤、重新领导“自由世界”的绝佳契机。美国还试图运用“民主对抗威权”叙事来塑造遏制中国的战略环境,酝酿将当前打压、制裁俄罗斯的手段嫁接到未来针对中国的具体场景中。意识形态叙事是美国操纵国际话语认知的提线,也是阻碍俄乌止战和谈的锁链,就连欧洲大国任何兼顾俄乌诉求的言行都被指责为背叛“民主”。除了战略与安全领域,美国还借用俄乌冲突削弱欧洲经济独立自主的基础,其背后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演进与美国执迷于单极霸权之间产生的撕扯。俄乌冲突已对世界格局造成深远冲击,大国对抗削弱了世界秩序,分散了解决全球紧迫问题的注意力,加重了系统性风险,使中小国家更显脆弱。
摘编自《光明日报》
【贾若祥:完善促进共同富裕制度体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贾若祥认为促进共同富裕,既要通过提高效率和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好财富“蛋糕”,又要通过彰显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切好分好财富“蛋糕”。新时代,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首先要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依靠勤劳智慧致富。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富裕的制度体系,在促进全体人民实现物质上的富裕富足的同时,也实现精神上的自信自强,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其次要通过完善制度体系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有利于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制度体系;二是完善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三是完善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四是完善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普惠的制度体系。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李晓燕:“新社会运动”撕裂资本主义制度】
山东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晓燕指出新社会运动不是一个单一的运动和组织,而是范围广泛、类型庞杂的群众抗议活动的统称,其中典型的有生态运动、女权运动、反战和平运动、“反全球化”运动、反种族主义运动等。从批判资本主义“大左翼”的角度来看,可以将新社会运动视为左翼的一个构成要素或分支,但因新社会运动在运动主体、主题、方式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与传统左翼运动有很大不同,又不能简单地把新社会运动等同于左翼运动。新社会运动的兴起与资本主义世界矛盾和危机的加剧密切相关。在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尚未彻底消退,新冠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加速衰退,国家的贫富两极分化日益加深,种族不平等和性别歧视问题凸显,加剧了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新冠疫情袭来引发了公共卫生危机,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秩序混乱,掀起了新一波新社会运动的浪潮,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工人罢工运动回潮并与新社会运动相互渗透;二是突出了反抗资本主义的经济诉求;三是抗议主题呈现交叉融合态势;四是社交媒体作用凸显。在可预见的未来,新社会运动将进一步撕开资本主义制度的“裂缝”,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传统左翼运动形成批判资本主义的洪流,其对时代发展的敏锐反应、对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无情揭露,以及群众动员的广度、社会影响的深度,对西方左翼运动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