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
首页> 理论频道> 国际关系 > 正文

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

来源:福建日报2022-11-18 10:07

  作者:詹志华、邵宇飞(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研究基地)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追求。作为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文明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向世界展示了其在实现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多维超越、厚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明底蕴、革新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文明范式、提供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思维理路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实现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多维超越

  当今时代,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和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交织并存。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理论总结,经得起检验和比较,其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超越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认识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漠视文明多样、笃信文明优越的狭隘观念。通过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文明共存、文明互鉴,为维护文明多样性锚定了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文明多样性既是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客观现实,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在创造、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促使人们将目光从“文明之争”回视现实,更多关注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等、现有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等现实矛盾,更好找准文明冲突的根源所在,对症下药。

  二是在路径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奉行丛林法则、优胜劣汰的文明模式。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并未跳脱用一种文明取代另一种文明的历史怪圈。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人民独立自主,以和平方式创造的,中华民族在走向文明复兴的过程中不仅没有给其他文明带来灾难,还通过加强“南南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愈来愈多地将社会主义文明成果惠及全世界,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和平方式谋求文明复兴是可行的,这是数百年资本主义文明史中所不曾有过的。

  三是在道义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下人异化为文明附庸的现实窘境。西方的现代化文明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内核,是资本至上的文明。资本“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在事实上取代了劳动人民的历史地位,人反而成了维持资本主义文明繁荣的棋子和工具。人类文明新形态和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多大程度上推动了文明进步,而在于多大程度上使人民作为文明主体享有了文明进步的成果。人以满足自身文明需要而进行文明实践,才能真正以文明主体的身份,作为人而成为人。

  厚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今后的中心任务,“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异彩,它的创造、丰富和发展,厚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底蕴。

  一是厚积人民底蕴。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物质保障、生态环境、文化氛围等,改变了人的生活面貌,人进一步成为了更加具有文明志趣的人。处于真正文明社会中的人为进一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必然会提出更高一级的文明诉求,这就为文明形态的进一步发展,为文明的复兴提供了方向和检验实践成果的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滋养人民群众,以其前瞻的时代步伐感召人民群众,必将使人民群众更好发挥其历史创造者的作用,链接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实现中华文明全面复兴的时代主角。

  二是厚积制度底蕴。制度伴随着文明发展的基本进程,代表了文明发展的高度。要使得作为文明主体的人,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拥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普遍条件,必须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经济基础,完善上层建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制度的高度优化、契合。必须在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以文明的视角优化制度建设,发展人民群众真正享有其劳动成果的物质文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文明、体现人民价值追求的精神文明、表征人民伟大实践的社会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文明意义上的质的飞跃。

  革新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文明范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生态普遍落后的国家实现文明跨越式、内涵型发展的典范,富含独特文明基因而非趋同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中国模式,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了新的价值元素,为处于现代化文明困顿中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文明范式。其对文明范式的革新主要体现在:

  一是注重把握人类文明的整体性。立足世界文明发展史的角度,只有把握人类文明的整体性,才能在文明激荡中创造凝结全人类智慧的文明成果。近代以来,企图以单个民族或国家的文明发展范式定义人类文明整体发展范式、以特殊性统摄普遍性的做法层出不穷,结果是越来越多的欠发达国家沦为发达国家、发达文明的附庸。人类文明新形态摒弃了这种以主观取代客观、以个体统摄整体的文明发展思想,更多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价值立场上,强调以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为目标,立足自身,面向世界,积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只有突出人类文明整体性的文明形态才是受人民欢迎的,与时代同步的,被历史铭记的。

  二是注重彰显民族文明的独特性。立足民族文明发展史的角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其他民族国家提供了依托自身文明基因,实现古老文明现代化创造和转化的现实例证。我国最终能够顺利完成工业化、稳步走向现代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保有深沉的文化自信,运用中国智慧,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向世界证明,经岁月沉淀过的文明精髓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各民族国家只有植根本民族的文明基因,才能在现代化社会的滋养下增强赓续自身优秀文明传统的自信,绽放出独特的文明色彩。

  三是注重探究文明演进的规律性。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付诸实践,便形成了丰富的文明建设经验,有利于其他民族正视自身文明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的时代背景下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范式,突出回应和解答了当下最为紧迫急切的文明发展问题,包括要建设丰富的物质文明以支撑文明的内涵式发展,要注重文明系统的内部协调,要尊重和保障人在文明进步中的主体性作用等,这些都是对文明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总结。

  提供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思维理路

  解决全球治理赤字不断扩大等问题已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关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组成,能够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独特视角。

  一是做到“存异”,就是要注重保存文明特色,消解文明冲突,推动各文明的现代性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同样,各民族国家的“文明鞋子”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诉求,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在国际舞台上,应当客观公允地承认文明差异,保障各文明实体作为人类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员在人类文明建设事业中的参与权和发言权,推动人类文明百花齐放。

  二是力主“求同”,即各国现代化文明发展水平要不断趋同,不断缩小各国文明发展差距。人类文明新形态积累了文明内部要素协调发展的普遍经验,以此为样板,将人类文明作为整体来把握,将各国文明作为要素来分析,能够为“求同”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借鉴更为先进高效的生产方式,能够实现自身的迭代式发展,推进人类文明事业的整体进步。各国应当互帮互助,同心协力,依据时代发展大势,谋定各民族都认可、都愿意为之努力的方向,以此为指导,在大框架下因事而异,因地制宜,制定适用于各民族自身情况的现代化发展方略,才是实现人类文明整体进步的要义所在。

  (本文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FJ2021XZZ007))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