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石敏俊(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靠对自然资源的攫取,实现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创造,但带来了沉重的资源环境负荷,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坚决抛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传统现代化模式,而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但是生态优先、保护自然,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建设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也就是说,要在留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过去的实践中,中国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动案例和多种模式,丰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面向未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是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基础,以绿色管理为保障,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这就要求统筹协调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过去十年里,中国先后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境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我们的祖国变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譬如,全国平均的PM2.5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2020年的33微克/立方米,2021年进一步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2021年达到87.5%,比2015年增长6.3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未来我们要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在生态建设方面,过去十年里,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和濒危物种的拯救工程,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设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把超过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得到了有效巩固。未来我们要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了历史性巨大成就。过去十年里,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29.4亿吨的二氧化碳,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14.5%提升到25.5%,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效显著,煤电超低排放机组规模超过10亿千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建立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工业能效水效水平,扎实推进绿色制造政策标准体系建设,绿色生产方式正在加快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成为更多群众的自觉选择。未来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为2015年《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我们提出了“双碳”目标,并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中国还与28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积极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未来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对供电煤耗超过300克/千瓦时的煤电机组全部实施改造升级,推动重点行业能效达标改造,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过去十年里,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保护与发展的长期矛盾依然存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仍然面临艰巨的挑战。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高碳能源结构和高能耗产业结构带来的,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呈现显著的同根同源性,需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路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可以倒逼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产生积极影响,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美丽中国发挥重要作用。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强化源头防控是关键所在。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生态环境准入管理,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与此同时,美丽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可以有机融合,要努力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政策助推器。一方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可以有效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另一方面,将减污降碳的健康效益纳入协同增效的范畴,有利于降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政策成本,提升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效能,反过来有利于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和推进绿色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相关链接:
【理响中国】从生态文明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现代化问题的科学回答
【理响中国】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拓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理响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世界发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