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修志(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广西考察,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深刻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要求,又要准确把握本地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直以来,以桂林漓江、喀斯特峰丛和北部湾滨海为代表的八桂大地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构成了壮美广西的生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先后考察的桂林、柳州和南宁三市,分别拥有“山水甲天下”、“工业城市山水最美,山水城市工业最强”和“全国绿城”的美誉。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度视察广西即明确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强调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和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坦言之,过去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中,资源环境保护与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发展之间似乎始终存在矛盾。由于产业发展受阻,城市和农村迟迟难以发展,这又可能诱致资源破坏性开发冲动,由此导致恶性循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一现象在广西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甚至表现得还比较突出。新发展阶段,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立足区域生态资源和环境治理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文章,以“生态文明强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助于发挥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生态环境比较优势,符合广西区域实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桂林和柳州两市为此提供了较为典型的观察案例。
桂林案例的核心,是享誉世界的山水旅游名城、国际旅游胜地如何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命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桂林即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旅游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旅游由此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旅游业相应成为桂林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旅游发展、漓江保护与工业发展不可兼得的观念和意识也逐渐固化,保护漓江、发展旅游还是发展工业成为决策难题。而事实证明,由于缺乏产业体系支撑,地方财力有限,旅游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漓江生态保护都面临极大压力。长期困扰地方政府决策的上述两难问题在2012年得到破解。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明确了以国际旅游胜地为建设目标,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绿色农业、低碳工业融合共生的产业体系建设蓝图。于桂林而言,这一战略规划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一,廓清了桂林城市发展的战略基点。桂林山水和桂林旅游既是桂林城市发展的金字招牌,更是新时代桂林城市发展至为突出的比较优势所在,做好山水保护、环境治理,桂林旅游才能提质升级,也才有承载桂林永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基石。其二,厘清了旅游业与其它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共生逻辑,明确了桂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事实上,高质量发展的旅游业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友好、公共服务友好、人文环境友好、开放环境友好、信息技术环境友好等产业属性,有利于营造和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和产业体系生态。旅游业、低碳工业、绿色农业、现代服务业基于良好的产业生态而融合共生,同时也可以衍生出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新的旅游业态。从实践发展看,以生态环境为基石的桂林山水旅游名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已取得了较好成效。下一步,桂林要继续呵护好桂林山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指示,立足自然生态塑造产业生态,打造具有桂林生态标志的现代产业体系。
柳州案例的核心,则是传统老工业城市如何跨越生态环境污染陷阱并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在柳州考察调研时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柳州作为广西工业重镇和传统老工业基地,长期受工业“三废”所困,城市生态环境恶劣,其中酸雨更是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都受到影响。如果说桂林是在生态保护和旅游业战略支柱基础上打造生态标签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而推动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那么柳州则主要是紧扣生态环境再造,以制造业绿色创新发展为主线,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调整制造业结构,强化工业环保技术改造,走出了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整个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从2001年大规模启动制造业环境污染治理至今,柳州不仅发展壮大了以工程机械、汽车产业、钢铁产业等为代表的重工业,以及以日用化工、食品加工等为代表的轻工业,生物制药、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拥有1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更实现了从“酸雨之都”到“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生态文明城市的蜕变。2020年,柳州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一。
当然,与桂林、柳州类似,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北部湾滨海城市,也面临着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课题。立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高质量向海经济,是这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此外,广西农业特色资源丰富,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石,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略。在2021年3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中,百色芒果、桂平西山茶、横县茉莉花茶、桂林罗汉果、覃塘毛尖茶、宜州桑蚕茧、六堡茶、凌云白毫茶、姑辽茶、北海生蚝、博白桂圆、融安金桔等广西特色产品成为双方互认地理标志产品。这为广西特色农渔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出了绿色、生态的新标准、新要求。
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治理是基石,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关键,需要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在依托区域特色生态环境资源,集聚全国乃至全球先进要素,以及以人民为中心,建立健全政府、企业、民众“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共治共享机制等方面,秉着改革开放、勇于担当的胸襟,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为新时代广西高质量发展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