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央网信办与光明日报社共同组织“实践新论”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陆续在光明网推出系列理论稿件和新媒体作品,解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逻辑,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对于我们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
“放管服”改革简单来说,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和创新公共服务。简政放权意味着我们要自上而下地推进各种相关行政审批权限的下放,一方面使老百姓和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各种相关的事项,而不需要跑到更高一级的政府;另一方面有利于让更基层的政府提供各类公共服务,进行相关的监管,对当地加深了解,从而促使其采取更便民的相关举措。
比如,有的城市采取“一刻钟政务服务圈”,或者说“15分钟政务服务圈”,通过权限的下放,让最基层的社区街道等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可以承接相关政务服务,能够直接为老百姓提供各类服务,为企业办理各种事项,从而大大缩减了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让相关服务可以零距离的提供。
放管结合意味着我们在“放”的时候,不能是完全地不考虑“管”的问题。过去我们经常会遇到所谓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乱”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把“放”和“管”割裂了,没有认识到“放”和“管”之间的有机联系。放管结合意味着我们在下放权限的时候,也要考虑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过去企业进入市场,可能会面临政府部门设立的各种各样的门槛和条件。这样一些门槛和条件设立之后,进入市场的只是少数一些企业,大量企业可能没有办法进入市场,或者连成立的资格都没有。这虽然便利了政府的管理,但是对于激发市场活力而言是不利的。因此,要更加强调事中事后监管。这就意味着首先要降低市场门槛,让企业可以更多地涌现出来,让创业可以有更大的活力;同时要通过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相关行业的指导和规范,让相关行业能够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规范。
公共服务的创新和优化,意味着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进一步地创新公共服务,特别是政府提供的各类政务服务。过去老百姓去办事可能面临着我们所谓的“三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特别是一些流动人口,他们在办事的过程中,有时候可能要在居住地和就业地之间往返,而这需要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这实际上对老百姓的获得感、体验感和幸福感都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冗杂繁复的政务流程对于企业投资、经营和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制约。
创新和优化政务服务,就在于要降低政务服务成本,提高政务服务效率,让政府服务可以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比如,现在推进的很多改革,如“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多跑一地”改革、“不见面审批”“秒批”等,实际上都是致力于让政务服务更加有体验感,让老百姓更加有获得感,让企业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到,“放管服”改革不仅是对政府内部的一场革命,而且意味着对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重塑。在国家与社会之间,这种关系的重塑体现在老百姓对政务服务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感。这一点也体现在政务服务更多地引入“好差评”制度,即政府服务好不好,由老百姓和企业来评判;政务服务差在哪里,由老百姓和企业来指出。这样一来,通过不断反馈来发现政务服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持续不断地提升和改进政务服务,让政务服务以更好的面孔来面向老百姓和企业。
此外,在“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全国各地都涌现出大量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充分体现整个国家的改革活力。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党中央还是国务院,都能够及时发现和总结各地涌现出来的典型案例和先进做法,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和扩散。越来越多的地区从过去的“跟跑”变成“并跑”,再到后来的“领跑”,从而实现各地政务服务的持续优化和不断完善。
在国家层面上,“放管服”改革推动了中国国家治理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弯道超车。过去我们很多方面都是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做法,但是现在在“放管服”改革领域,我国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可以说,过去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实际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无人区”。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要考虑如何不断保持“放管服”改革的动力,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并使“放管服”改革实现制度化和系统化。
当然,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和问题。所以,在“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让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大胆创新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要加强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和落实,实现激励兼容,让领导干部和基层公务员都敢于对既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且能够创新性地解决相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改革的动力持续推进。
此外,在“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不同层级、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的协同治理。今年以来,跨省通办问题受到了很大重视,但是在不同省份之间仍然存在着信息无法打通、业务无法协同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就此而言,如何进一步推动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对“放管服”改革而言是未来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