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战“疫”说理】战胜疫情离不开科学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战“疫”说理】战胜疫情离不开科学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03-11 16: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谭小琴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这是对历史智慧的深刻总结,也为战胜疫情指明了着力方向。

  回顾历史,人类成长的历程既波澜壮阔又惊心动魄,曾经历天花、流感、肺结核、鼠疫、霍乱、疟疾、斑疹伤寒、黄热病、艾滋病、SARS等重大疾病。但人类从未被灾疫打垮,而是愈挫愈勇,从磨难中奋起、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人类战胜灾疫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从发现疾病到疫苗问世,水痘疫苗用了34年,天花疫苗用了26年,流行腮腺炎疫苗用了22年,小儿麻痹疫苗用了20年,流感疫苗用了14年,麻疹疫苗用了9年,风疹疫苗用了7年,狂犬疫苗用了4年。事实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坚实一步,所以,应该理性面对灾疫,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应过于恐慌。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驱动,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功能与作用,不断展现科技的力度与温度,坚决筑牢疫情防线。

  科学技术的“硬核”实力为打赢疫情防控提供强大支撑

  战胜大灾大疫需要遵循正确的战略策略,科学防控是主线。党中央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我国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五大主攻方向,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密切合作,迅速确定各类防控设备和诊疗方法。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为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注入了满满的底气和信心。

  例如,在统筹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使用小程序自动定位,监测附近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发病点,查明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如何传播,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利用“疫情数据实时更新系统”“确诊患者交通工具同乘查询系统”“发热门诊分布地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测评估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实现对流动人员信息的精细掌握、对疫情的精准防控和快速诊治;采取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治疗方式,提高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科学技术在疫情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方面体现出独特优势。科学技术的“硬核”实力正在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支撑。

  依靠科技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战胜大灾大疫,科研和物资生产第二线与疫情防控第一线要相互配合、并肩作战,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保持基本民生服务不断档。事实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方面,各行各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借助钉钉、企业微信、腾讯会议、飞书、Welink、百度Hi等软件开展远程办公,实现了“停工不停产”。

  另一方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促进了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无人配送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万物皆可网购”的“宅经济”也异军突起,游戏、视频等娱乐行业异常火爆,例如,爱奇艺、芒果TV和腾讯视频的会员数量就分别环比增长1079%、708%和319%。“宅经济”撑起了国内消费的“半边天”。

  因此,我国产业界要以此为契机,依靠科技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科技助力汇聚全国人民齐心战“疫”的磅礴力量

  科技战“疫”,需要依靠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还要努力确保人人做到科学防疫。

  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光荣传统,尽出所学、各展所长,汇聚成共度危机、共谋发展的科技志愿服务大军,在抗疫一线协同作战,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充分展现出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和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其感染力和感召力既强信心、更暖人心。比如,科技工作者编撰的《走进方舱(第一版)》《走出方舱(一线医护版)》《走出方舱(病友版)》《应对新冠肺炎心理自助手册》等读物纾解了人们的焦虑情绪,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心理干预和疏导机制。截至3月4日,全国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已处理各类心理伤害和危机案例1299人次,有效干预了相关危机事件。此外,科技工作者还及时揭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谣生事的言行,切实提高辟谣信息的权威性、影响力、引导力和传播力,帮助公众提高科学素养以筑起谣言防火墙,在全社会形成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良好风尚,凝聚起全国人民齐心战“疫”的磅礴力量。

  社会层面而言,一是5G、大数据等科学技术让信息传播更顺畅更及时,群众能够及时获取疫情防控信息,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则能够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二是科学技术引发了人类生活方式变革,疫情期间,全国十几亿人民身“宅”心不“宅”,通过网上学习、看电影、听音乐、“云旅游”等方式宅家战“疫”,在科学技术构造的“云空间”里静享“云生活”,有力地促进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放眼未来,人类与灾疫的较量仍会继续。战胜大灾大疫依然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科技战“疫”的历史是一部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很好教材,用好这部教材,人类会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