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自己的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在京举行
光明网讯(记者秦超)6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宣传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性成果、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座谈会由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徐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总编辑申作宏共同主持。
会上,与会专家针对新书内容进行发言研讨。北京师范大学宣传部长刘长旭指出,改革开放40年,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城乡面貌,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改变了世界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学术界和理论界,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研究中国问题,为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主义体系作贡献。
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科社部主任王怀超认为,改革开放40周年应该隆重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一书写作方法独特、具有哲学思维,角度很新颖,论述生动活泼、文字鲜活,可读性很强,用很丰富的事例阐释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东亚文化系王仁忠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果,更重要的是应该向国外介绍,分享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和曾经遇到的挑战。首先,本书语言非常活泼,选择了很多案例用以阐释本书主旨,通俗易懂。其次,本书逻辑性很强,谋篇构局都很符合逻辑思维习惯。他还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开放是为了老百姓和人民的未来,是为了老百姓和人民过好日子,因此改革开放自始至终都强调实事求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本书是一本很朴实耐读的著作,如果翻译成英文,不仅中国人看了之后会有思考,国外的读者也将有所启发。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强调,40年来,改革的主体是人民,从小岗村改革到现在的万众创业,主体是每个人;改革的支点是解放思想,以真理标准讨论为标志,解放思想是改革实践的先导。自新中国成立,我们国家站了起来。改革开放40年,我们逐渐确立了“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这个国家治理好,中国有能力为世界进步、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秘书长孙宽平指出,改革开放40年,可以总结的经验很多,但是“改革还在路上”,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需要中国的学者研究。本书用中国学者的语言和观点来解释中国的改革开放,解释我们的理论创新,形成我们的话语体系,对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阐释。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义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副主编赵英臣、《新华文摘》副总编王善超、《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毛殊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编辑部主任蒋旭东等也在会议上作了精彩发言。
[责编:郑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