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政府借口知识产权等问题,屡次威胁要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引发世界舆论广泛关注和金融市场波荡。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在经贸方面存在复杂矛盾,特朗普政府似乎是想“下猛药”,但是单方面挑起贸易战可以说是开错了药方。
挑起贸易战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国的焦虑
“特朗普的政治考虑是发动贸易战的直接动机。竞选总统期间,平衡对华贸易就是特朗普的核心主张之一。”达巍表示,特朗普上任后努力兑现其主要竞选承诺,现在轮到了中美经贸问题。不过这只是美国发起贸易战的表症。相较而言,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美国对华战略正在发生变化。”
当前,美国对华战略发生了重要变化,竞争面迅速上升,对华越来越消极与焦虑。“美国对华战略正在从小布什时期的‘接触+防范’、奥巴马时期的‘接触+规制’,迅速转变为目前的‘竞争性交往’”,达巍分析说,美国已将中国定位为对手、竞争者,中美关系已进入大国竞争框架的态势。
特朗普政府将经济看作国家安全的首要内容。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在其任内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里提出中国是战略竞争者,并提出在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等领域与中国展开竞争。“美国对中国经济和科技追赶美国的趋势深感不安,对以‘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中国产业政策深感不满,更深层次来看,对政府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国经济模式既恨又怕。”达巍表示,这次中美贸易争议升级可以看作是美国对中国态度发生转变的一种体现。
贸易战无法改变中美贸易现状
事实上,新世纪以来,美国一直就中美贸易不平衡给中国施加压力,在不同阶段找不同原因。而结果并不遂美国所愿,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在发展。“贸易战是无法解决中美间贸易不平衡的。”达巍一针见血地指出,“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并不是中国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由于全球产业链分布造成的,也与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密不可分。”
达巍指出,美国有时宣称其目标是要缩小对华贸易逆差,寻求贸易平衡,有时宣称是要保护知识产权,有时抱怨中方市场开放不够,但无论目的为何,选择威胁发动贸易战,美国显然是开错了“药方”。
对美国而言,虚拟经济大通胀、实体经济空心化、国内储蓄严重短缺等问题绝非一日之寒。“美国如果想改变现有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只能等待全球产业分工调整、中美等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转变之后。”而经济结构转变不是想转就能转的,需要较长时间。
另外,从中美产业之争(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经济管理模式之争中可以看出,美国不满于中国政府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定位在中美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两国不同的实际情况决定的。这一点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制度,中国是不会妥协的。”达巍说。
贸易战损人不利己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越来越需要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任何一意孤行的行为,都无法“独善其身”。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中指出的,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逆风而行,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次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也不例外。
达巍认为,美国威胁发起贸易战,会影响世界人民对全球经济的信心。“全球金融市场首当其冲,美国单方面挑起的对华贸易摩擦升级已让股市、期货市场震荡。
同时,美国目前的做法违背了现行国际规则。达巍表示,二战后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是由美国主导建立的,美国也是最大受益者,如今美国却变成一个破坏者。“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
中美“贸易战”不但影响中国,也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影响。达巍最后表示,无论从国际制度层面,还是具体的经济利弊得失来考量,威胁发动贸易战都非明智之举。(光明网记者康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