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31日,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光明网承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十六场活动在光明日报社举行。邀请浙江省皮防所团总支书记、上柏住院部护士、青年文明号号长归婵娟,作题为“因爱坚守——让青春在麻风村闪光”的讲座。
作为在中国麻风村工作十多年的护士,归婵娟为我们讲述了青年人秉承信念,为爱坚守的亲身经历,她用了大量的图片和真实故事,为大家展现了年轻一代怀抱梦想、奉献青春的人生追求和无私奉献、大医精诚的进取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麻风休养员是一个弱势、边缘的特殊群体,他们是麻风病治愈者,但留下了残疾,而归婵娟的工作就是为这些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回的麻风休养员和重症麻风病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在这里远离城市的繁华,僻守山村的孤独,没有优厚的待遇,没有舒适的环境,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也没有大医院的优越感和成就感。有的只是坚守、奉献。”归婵娟说。
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曾被看成是“魔鬼的助手”“前世作孽”,麻风病人常被驱逐于偏僻地区或遗弃在荒郊野外。十年来的经历让归婵娟认识到,不仅麻风病人受歧视,连麻防工作者也受到不公平待遇。“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麻防前辈们依然坚持不懈的完成麻防工作。正是他们甘于平凡、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我们一代又一代麻防人。”归婵娟说。
最初刚接触麻防工作时,归婵娟的内心也经历了许多挣扎与彷徨。但是长年与麻风休养员的接触,使得归婵娟在付出爱的同时,也收获了爱:张大娘的牵挂,孙爷爷的鸡蛋,徐阿土的饺子,小秋秋的愿望。“经年累月的陪伴抚平了苦痛,恒久耐心的关怀汇聚了希望,这不正是我们青年人坚守的意义吗?”归婵娟说道。
讲座最后,归婵娟表示,休养员一辈子生老病死都在麻风村,当他们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只有麻防工作者的“临终关怀”,才能为老人坎坷的人生送上最后的温馨。“只有偏僻的山坳,没有偏僻的人生,山坳人生照样出彩。”正是在麻风村的坚守与付出,让归婵娟一度无处安放的青春闪光飞扬。
本次活动由光明网承办。“百场讲坛”此次走进光明日报社,以青年群体对麻防工作的坚守来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光明网对本次讲座进行现场视频直播,来自光明日报社的200多位编辑记者到现场聆听了讲座,来自全国的337 万网友收看了节目,25.5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