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张海森、潘雪婷
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实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八大行动”。命运共同体是中非发展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八大行动”则是中非命运共同体核心理念的生动体现。
在二十一世纪,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国际发展合作也受到新的地缘政治、权力关系和价值理念的影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范式不再为以传统西方为中心的权力话语所主导。中非携手打造的命运共同体,包括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内涵,是依据中非自身发展经验的总结,不同于将发展合作看作是实现自身外交战略利益的手段的国家主义或新现实主义的狭隘视角,而是立足于发展中国家追求民族独立、和平发展以及更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理念认同为基础,具有超越性。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的“五不”原则,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捐赠国与受援国的意识形态和权力话语不对等的二元分立制约,而为非洲自我探索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多元化提供更宽松、平等的条件。
中非发展合作的“八大行动”是改变西方社会以往低效的项目援助方式,充分考虑到非洲国家内部文化传统、地缘政治、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而提出的综合性的、整体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表明中国提供的发展平行经验,旨在和当地的需求和条件及传统进行适应性再创造。“八大行动”既是中非命运共同体整体发展观的体现,也是实现符合国情、包容互惠、互利共赢的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要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上述“八大行动”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整合,缺一不可的。
中非新时期的发展合作以新知识和新技术为支撑,以新生力量为依托,推动跨越式发展。知识、技术与发展经济分享正是新型南南合作的中心议题。在目前欧美等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捐赠国普遍产业空心化、贸易保护抬头的趋势下,中非的发展合作立足于人力资本丰富、产业对接渠道多元、市场不断增长的优势,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全球化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中非的产业和产能合作,既有大量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链合作,也包含中非电子商务合作、创新创业合作等新技术、新产业的融合。中非的合作,既促进非洲产业体系的逐步升级,也包含一定的超越性、战略性。不仅在产业促进和经济发展方面,在环境保护等多领域都要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愿景,就需要对非洲这个人口增长最快、最年轻的大陆,提供大量的能力建设和技术培训。因此,“八大行动”中许多措施都着眼青年、培养青年、扶助青年,致力于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好发展空间。这种立足未来的发展模式,也更高地要求,赴非洲开展援外、投资和经营的中国企业家要立足中非、着眼长远,创新合作方式,在推进传统工业化升级的同时推进智能化发展。要扛起应担的社会责任,更加注重员工培训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历史原因,非洲的发展长期滞后于全球的发展,因而,非洲能否实现整体性的、实质性的发展,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中非的发展合作不是一个封闭式的、仅限于中非双方的合作,而是具有开放性的国际合作。“中国梦”、“非洲梦”不仅是中非年轻人梦想的交织,也是启发和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年轻人们,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逐梦之地。中非的合作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冀以调动和整合全球性发展资源,共同助力非洲,实现共同发展。新时期的中非合作不仅成为新型南南合作的典范,也将影响未来南北合作,从而通过新的多边和三方合作,成为新型的南北合作榜样。
[责编:郑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