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来源:学习时报2025-02-21 10:55

  作者:庄德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注重从文化和价值观层面推进反腐败斗争,形成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进一步提出,“制定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对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对于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将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马克思主义既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正确引领时代的根本所在,是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增强抵腐定力、保持纯洁本色的根本指引。早在领导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之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无产阶级政党廉洁问题给予关注,把廉洁要求作为政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将是否廉洁作为衡量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尺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廉洁价值、精神追求、作风操守的要求,寓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各个环节。这些都是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和实践依据。当前,一方面要从“知”的层面入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廉洁思想的认知,切实推进党性教育、廉洁教育和法治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特别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建设、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决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筑牢坚守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另一方面要从“行”的层面入手,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问题,特别是聚焦现实问题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内容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具体来说,深化对廉洁文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将廉洁文化内化为党员干部的廉洁信仰,转化为党员干部增强政治定力和抵腐定力的推动力,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廉洁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也是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文化基础。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廉洁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蕴含了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重要理念。同时,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的一批清官廉吏、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他们用自身的廉洁事迹和行动践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内容和实践本身具有深刻的廉洁内涵和意义,展现出跨越时空、超越时代的魅力,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当前,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明确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式,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洁思想、廉洁理念和廉洁价值。必须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将守正创新要求贯穿廉洁文化建设全过程,挖掘历史文献、文化经典、文物古迹、家规家训的廉洁元素,加以创新性改造和系统性阐释,进一步丰富新时代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涵和表达形式。另一方面立足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智慧,从革命文化中挖掘思想资源,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凝聚思想共识,积极吸纳一切积极文化因素,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创造性地对传统廉洁文化思想内容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及时融入新的时代元素,保证新时代廉洁文化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新时代廉洁文化不同于以往的廉洁文化,其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泛,更加注重廉洁文化的时代特征,更加注重发挥自身内驱力、创新力和影响力。当前,需要深刻洞察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主题,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廉洁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廉洁精神和廉洁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廉洁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廉洁文化优势,转化为可知可感可行的廉洁实践。对于具体实践来说,一是体现中国特色,用二者有机结合激发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新动力,着力破解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偏差、运行碎片零散、内容单一趋同等现实问题,发挥廉洁文化的思政、教化、育人功能,实现廉洁文化教育多元化、全覆盖,让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感受到廉洁文化建设和党的自我革命的决心和信心,凝聚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力量。各级领导干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实现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家风的良性互动。二是体现民族特质,用二者有机结合点燃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按照一体化推进、差异化设计的思路,以其完备的思想体系、深刻的理论阐释和严密的政治逻辑影响人,用其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民情感、清廉情结引发党员干部共鸣,形成对廉洁价值、廉洁规范、廉洁风尚的思想认同和精神追求。三是体现时代特征,用二者有机结合引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新进展,拓展廉洁文化服务供给和产品提供来源,优化统筹协调和内容策划,推动廉洁文化理念、制度、政策的大众化表达,增强廉洁文化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实施的针对性、运行的有效性。创新数字技术与廉洁文化建设融合的方式方法,丰富廉洁文化传播渠道,传递廉洁公平正义的时代强音,形成一批有思想、有生命力的廉洁文化品牌和精品,在全党全社会持续营造廉洁文化风尚。(庄德水)

[ 责编:陈锐海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自信之源》:寻古问今 简而意足

  • 四重叙事的思政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