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阳波、王博、王卓怡(人民论坛网)
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要全面准确领悟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又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人民论坛网推出“践悟方法论”专题融媒体报道,展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入思考和生动实践,并邀请权威专家对创新实践进行深度理论阐释,持续推出形式多样、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活力的优秀作品,在内容上讲明道理,在形式上贴近读者,有效引导广大网友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思想体系和实践要求,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注重理论深度,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理论指导实践,着力把党的创新理论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作用、对各方面实践工作的要求讲清楚,是理论传播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践悟方法论”专题融媒体报道,作为“理响中国”网络理论传播品牌的组成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邀请权威专家学者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全社会阐明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大主题。
结合当前网民阅读习惯,我们聚焦网络宣传阐释,强化理论特色,既突出思想性又突出传播性,用网文、图解、海报、微视频等不同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讲给网民听,形成了兼具权威性、准确性、生动性的网上理论传播产品。在“践悟方法论”系列融媒体报道中,视频作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用好这些方法论》通过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生动形象地解答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广受关注的问题。
注重理论厚度,站在“田间地头”,让理论学习可亲可近
深入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去,走到田间地头,理论传播产品才能从广大干部群众的身边出发,才能从情、从理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在“践悟方法论”专题融媒体报道中,图文作品《浙江诸暨:“枫桥经验”的为民密码》走进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通过一个个贴近百姓的小故事,让读者真正读懂“无论‘枫桥经验’的形式和具体内容随着时代怎么改变,这种服务群众的宗旨永远不能变”。我们推出的系列专家文章,首先列出相关理论金句,紧接着是各地的“实践分享”,最后是“专家解读”,这样的形式让理论文章不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更有针对性的“答疑”,同样避免了空洞说理,努力做到从实践破题、用实践论证,让理论学习可亲可近。
“践悟方法论”系列作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专家解读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注重将理论要点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通过展现鲜活的实践将理论进一步升华。努力把讲故事与讲理论结合起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从而增强系列作品的时代感、说服力。结合各地主题教育学习的开展,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紧扣地方重大主题,开展理论传播工作。围绕福建“三争”行动推出系列理论产品,让基层干部作为主讲人,根据实践情况讲述心得体会。视频作品《田间地头何以满满“科技范儿”》以福建武夷山“科特派”的创新做法为典型案例,生动呈现当地“科特派”如何躬身为民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展现出科技特派员这一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实践引领力和深远影响力。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推进党的理论传播工作离不开调查研究。“践悟方法论”专题融媒体报道坚持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宣传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我们始终坚持将做好理论产品、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同实地调研相结合,深入一线了解广大干部群众看问题的角度。通过“人民论坛调研组”“人民论坛网评”“青年学习班”等品牌工作,或是派遣采编团队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或是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反映实际情况,弄明白什么是受众看得懂、听得明白的理论传播作品,从而生产出接地气、带露水的精品力作。
推动理论“年轻化”,用“青言青语”为理论解读插上“青春翅膀”
青年是互联网上的重要人群,互联网上青年的声音也越来越重要。为了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把理论讲明白,我们推出了由青年出镜主讲的短视频,在视频中,青年作为主持人,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青年感兴趣的问题,从青年视角进行阐释,用“青言青语”为理论解读插上“青春翅膀”,赢得了广大网友读者尤其是先进青年的点赞和支持。例如,在视频作品《“千万工程”的万千气象》中,主创团队通过解读“千万工程”如何创造了接续奋斗不停歇、锲而不舍抓落实的典范,为广大网友释疑解惑,并且对青年群体具有积极引导作用,确保正能量传递到青年心中,带来自发传播与转发。再如,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之际推出的原创短视频《当思政课遇上新时代青年》,找准与青年的情感共振点、思想共识点、表达共鸣点,以青年对话的形式,结合高校思政实践,展现思政课如何春风化雨、引航成长。通过青年的对话我们感受到,只有不断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课”,才能让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增回味。这些融媒体作品的反馈都说明,未来的理论传播要将理论阐释的重点与青年的所思、所忧、所盼结合起来,鼓励青年自己讲、自己传、自己播,只有与青年朋友共情,才能更好供给青春正能量,引发深层次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