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高安安(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邓国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关键在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征程上,我们要学习领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夯实文化自信根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和思想瑰宝,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面对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不断分化、众声喧哗的复杂图景,必须在坚守“本我”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确立好中华文明的“主心骨”,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一方面,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原始力量。源头活水,润泽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为当代中国治国理政提供了丰富思想资源。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文化因子,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其生命力,在推陈出新中增强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另一方面,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于历史、活化于现代、有益于未来,要全面把握传统文化中具备创新价值的现代性因素,加快构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体系,在守正创新中增强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荣誉感和自信感。唯有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才能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党领导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长期革命历程中凝聚而成的革命文化,蕴含着共产党人独特的红色基因,为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厚精神养分。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要跨越,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要征服,必须大力弘扬革命文化,从革命文化中获取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一方面,要在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中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必须在全社会弘扬革命先烈远大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精神、崇高的革命道德,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坚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攻坚克难、开拓前进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在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中坚定文化自信。革命文化以红色资源的方式保留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要充分调动红色资源保护和研究的力量,通过优化配置使红色资源相互联结,进而形成革命文化的放大效应、综合效应,为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积蓄文化力量。唯有传承红色基因,珍视革命文化遗产,才能让深厚的文化自信日益月滋、生生不息。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制度实践在文化层面的高度凝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其所体现的科学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特征是中国人民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新成果的引领下增强文化自信的动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因此,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鼓励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探索,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精髓激发文化自信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不断呈现出新的精神样态,要坚持创新方法手段与创新体制机制相结合,促进文化生产者、生产资料、生产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从而推进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全面繁荣。唯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改革创新,才能创造更多凸显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的精神食粮,为文化自信提供更为厚实的实践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文化形态,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新征程上,要充分运用、激发、汇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活力,不断夯实文化自信根基,开创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