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构建中国自主社会学知识体系、独角兽企业发展、民生建设监管、高层次人才培养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刘光明:自立、自信、自强,构建中国自主的社会学知识体系】
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光明认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社会学知识体系,需要从自立、自信、自强三个维度出发。以自立为基,坚持“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个基本点,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解决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社会发展林林总总的现象和问题;以自信为魂,传承好中国古代社会学的思想文化资源,厘清中国传统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何以“彼此契合”“互相成就”,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创造的社会学知识体系的长处和精华,在兼收并蓄中推动中国自主的社会学知识体系历久弥新、博采众长;以自强为要,以我国正在强起来的实际为研究起点,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研究富矿,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总而言之,要坚持人民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扎根中国实践,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背景,不断推动社会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形成具有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和理论原创性的学术表达,更好地解释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摘编自《光明日报》
【蔡笑天:为独角兽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环境】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蔡笑天认为,独角兽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在数量和估值增速上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面临融资难度提升、从外部获取技术的难度增加、“硬科技”类企业孵化难以及政策体系不完善等挑战。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培育一批极具创新潜力的独角兽企业,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当前应系统看待独角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加速形成促进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加快培育一批极具创新发展潜力的独角兽企业,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独角兽企业培育机制;二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强化创投市场正面预期;三是强化技术赋能,提升独角兽企业创新能力;四是在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强资源引导,为独角兽企业发展提供支撑;五是推动对外合作,助力独角兽企业国际化发展。
摘编自《科技日报》
【金江军:用好“互联网+”进一步提升民生建设监管】
金江军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民生建设领域的监管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面临数字化时代民生建设监管要求的不适应问题。具体表现为信息系统间无法互联互通、数据壁垒导致监管漏洞、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复合型人才匮乏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首先,通过数据联网动态分析比对,加强智慧监管,促进民生领域监管的精准化和针对性,有效杜绝违规行为。其次,推行民生领域信用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高违规成本,维护市场秩序。再者,实现民生领域全生命周期监管,通过数据关联对被监管对象进行全面、持续的管理,提升监管效能。最后,推进民生领域社会共治,建立和完善网上举报机制,便利化公众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作用,实现从政府“单打独斗”向“社会共治”的转变。
摘编自《学习时报》
【韩青松: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南京邮电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韩青松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也有助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形成和发展。做好高层次、高科技人才的自主培养、供给、激励和使用,一是要贯彻落实“四为”教育方针、“三全育人”政策要求和“五育并举”指导理念;二是要建构包括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内的中国自主的研究生教育知识体系;三是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布局,重视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发展;四是要创新高层次科技人才自主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推进科教、产教、产学研深度融合;五是要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强调师德师风、综合能力培育、和谐导学关系构建;六是要探索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创新增值评价理论,变革评价标准,探索多元化、全面化、多维化、长期化、精准化、多样化的评价路径。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