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彦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宣传部部长、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
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多次就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专门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再次明确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承载的新使命,为加快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全面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复兴本质上是民族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需要推动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需要文化中国的磅礴力量和精神伟力来实现。初心如炬,使命如磐。中华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需要不断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能力,标识和提炼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向世界展示其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让世界从5000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让世界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真正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真正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开展中华文明研究和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重要部署,指引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就。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2022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重大意义、工作重点和未来战略任务,是我们做好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工作的基本遵循。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必须不断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最终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存在着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要改变这种现状,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过程中,首先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欲人勿疑,必先自信”,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本质属性在于中华文化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高度文化自信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千年之精华、蓄百世之流芳,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让世界理解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其次,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通过构建鲜活生动、紧贴实践、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最后,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中华文明故事就是最好的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要充分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求大同等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展现如我们所愿也如世界所期的可信、可爱、可敬的文明大国形象。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当前,我国国际传播工作中仍存在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自主性不强、传播预期与效果偏差较大等困境。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是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重塑全球传播秩序的探索实践,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首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要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其次,要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借助新媒体时代“融合”发展趋势,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 5G 等新技术带来的丰富国际传播方式,把握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充分释放媒体融合的赋能效应,全面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真义在于互学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多彩、平等、包容”的态度和原则。首先,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多彩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其次,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平等的,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世界上每种文明都具有与其他文明不同之处、独到之处,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大的障碍。最后,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是包容的,人类创造的每一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是独特的。文明之间要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被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人类文明只有通过交流交融才能破解“文明冲突论”,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要深化国家之间的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广泛吸收借鉴各国文化优秀成果,以中华文明之光照亮世界文明发展之路,更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研究”(23AZD05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