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把握民间文学学科发展新机遇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综合 > 正文

把握民间文学学科发展新机遇

  作者: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2024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面增设三个二级学科,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民间文学”时隔27年重回二级学科的队列。

  民间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眼光向下”的学术革命。1949年之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民间文学创作作为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民众智慧的思想结晶,在集体与传统的界定、民族精神的提炼等问题上贡献卓著。1978年以来,民间文学的复兴进一步加快了民族国家话语体系的理论建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复兴、村落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均有杰出贡献。

  1997年,教育部调整研究生学科目录时取消了“中国民间文学”,将原有学科一分为三,即中国古代文学(含民间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含民间文学),以及社会学一级学科下新增的二级学科民俗学(含民间文学)。但实际上,此举也造成了民间文学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既无名也无实的尴尬境地。因为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不再纳入考核目标,导致各校中文系在课程开设、科研交流、学位归属、人才培养诸方面都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能够招收民间文学研究生的学科点寥寥无几,原本生机勃勃的民间文学学科建设出现了严重滞后的局面。

  本次民间文学的回归,无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人文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中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强调《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史诗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所谓民间文学,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创作、传播、传承的文学,一般是以口头文学的形式流存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民间文学是最具人民性的文学样式,是我们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坚实基础,也是建设新文学不可缺少的源头活水。民间文学不是旧日古董,而是与时俱进的鲜活文艺。在互联网技术和融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民间文学在新媒体上获得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网络流行的各种民间话语、民间舆论等无版权诉求的民间创作,这些新的文化趋势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本次发布的“专业简介”对民间文学的定义、分类、方法、目标都给出了明确的界定,确认其分支学科包括神话学、故事学、传说学、歌谣学、史诗学等。从学科历史和特性而言,民间文学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学传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学科内涵及研究内容跨越了民族和国家,民间文学注重人类的共同关切,表达人类的共同愿望,既是超越中外、全人类共享的文学形态,又是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优良载体,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适合国际文化交流,以“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这一新界定,正是在融入了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的伟大命题基础上的一种文化调整,更加突出了民间文学的民族特性与文化发展方向,强调民间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价值观载体、文化交流通道的重要作用,将民间文学研究从中华民族拓展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视野。

  民间文学的兴起是“重铸民族魂”“中华民族复兴”整体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民间文学创作最丰富多样的国家,这一知识宝库是我们傲立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强基石。目前我国在史诗研究、故事研究等领域均有相当国际影响。民间文学最有希望在国际人文学界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新的民间文学学科简介进一步将文学研究放到了大众文化与基层实践的实操层面,更加注重民间文学“到群众中去”的一面,将民间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通俗文学、戏剧影视和数字时代的网络文学研究,将就业范围拓展到基层文化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土教育、文创产业、旅游开发、社区文化工作等方面。主动将理论建设置身于民众的文学实践当中,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民间文学的学科地位,提升战略地位,也将世界民间文学纳入新的学科建设规划之中,既扩展了研究边界,也使研究视野和方法得到进一步更新。

  过去27年间,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对民间文学不离不弃,辛勤劳作,默默耕耘,产出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坚韧的学科共同体,每一位民间文学工作者都在用自己的工作为学科正名。尤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一直保留着专门的民间文学研究机构,坚持不懈地培养中国民间文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这也为民间文学的回归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意见,为民间文学的顺利回归创造了社会文化的大气候。回顾民间文学的学科发展史,假如没有顾颉刚、钟敬文、刘魁立等一大批学术前辈前赴后继、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的努力,没有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不离不弃的学术坚守和不断累积的丰硕成果,民间文学重回二级学科就不可能得到学科评议组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也不可能有今天民间文学的顺利回归。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