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六个必须坚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新型工业化、教师道德建设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韩振峰:学习领悟好、坚持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韩振峰表示,我们要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在逻辑意蕴,把“六个必须坚持”学习领悟好、坚持运用好。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对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在立场观点方法上的总体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维护人民利益,实现人民共享。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推进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要求我们党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推动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则,也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推进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及时发现问题、科学筛选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全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坚持系统观念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坚持系统观念,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的、全局的高度,以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彰显大党担当的客观要求。坚持胸怀天下,要求我们党必须以大历史观和世界眼光来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审视世界格局的变化,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在“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方面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人民日报》
【王智超: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王智超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引领作用。首先,系统设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让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应该在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过程中加强课程设计,把教育家精神等资源融入课程内容,将教育家精神理论化、体系化、具象化,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方面讲清其背后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教师职业理想与行动自觉,使其乐教、爱教、能教、会教、善教。其次,不断优化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应紧密结合新时代广大师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结构,围绕教育家精神的要求,将“讲知识”与“讲道理”深入融合,将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内涵与学习生活实践紧密贴合,引发价值共鸣,助力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优秀教师。再次,确保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连贯性。应加快探索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推进模式,持续不断进行教育家精神的培养熏陶,确保教师职前职后教育同向发力,助力教师职业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巩固,使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伴随教师职业发展的全过程。最后,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培育体系建设。必须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师培养过程爱之心,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摘编自《光明日报》
【原磊:以新型工业化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原磊指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根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要建设工业强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其叠加了信息化、数字化、服务化、智能化以及更好利用人力资源等新要求,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二是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赋能为重要途径。三是以新发展格局为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在新形势下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更好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通过发展优质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先进制造,更好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发展优质制造,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二是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三是发展绿色制造,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新技术应用场景优势。四是发展先进制造,推进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我国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
摘编自《经济日报》
【王正平:赋予教师道德建设新内涵和新要求】
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正平表示,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从而也对教师道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大先生”等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精神指引。与以往我国优秀师德传统比较,新时代的教师道德具有鲜明的伦理特征。新时代的教师道德,更加注重每位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经师”与“人师”合一;新时代的教师道德,更加注重维护教师和学生的正当个人利益,坚持教师个人、集体和社会整体教育利益和谐统一;新时代的教师道德,更加注重提升教师的“智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创新意识培养;新时代的教师道德,更加注重弘扬教育仁爱与师生互爱精神,促进师生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新时代的教师道德,更加注重调动教师道德主体积极性,培育教师的团队精神、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