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综合 > 正文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来源:《红旗文稿》2024/12024-01-27 10:49

  作者:韩喜平(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辩证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对于在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基础上,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把“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作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更好统筹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安全这个“头等大事”,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不断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深入领会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重大意义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坚持践行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深入领会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水平安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条件,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捍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既要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又要通过深入推进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和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以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是应对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并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和各种风险隐患不断暴露,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短板凸显。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权益的任务更为艰巨繁重。面对复杂严峻的新形势新问题,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才能加快补齐安全发展领域的短板弱项,才能加快将发展成果转化为安全能力,更好保障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根据新的发展实践进行了重大理论创造。其中,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的重要论断是对党关于发展与稳定辩证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提出是对发展与安全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的理论新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强保障,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要充分考虑到发展环境和安全环境的独特性,把安全的阈值确定得更充分一些,把发展的举措准备得更丰富一些,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以筑牢保障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安全网,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系统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基本要求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一是要清晰认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相互作用。重点是把握好发展和安全之间的统一性,处理好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平衡性,把总体范畴和系统观念贯穿到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保障高水平安全的全过程。二是要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互为支撑、协同共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破解当前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归根结底要靠高质量发展;而只有实现高水平安全,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广大人民群众才能集中精力为推进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向前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三是要积极引导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动态平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国内矛盾和风险加剧变化。夯实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支撑保障,要用动态思维理解和审视,加强对发展和安全形势的前瞻分析和动态评估,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着力点,持续寻求发展与安全的均衡点,在充满变数与挑战的现实环境中,找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最大公约数。

  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既要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物质技术基础,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又要通过高水平安全为高质量发展营造有利环境,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面临深刻调整,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与各种风险挑战的集中显露期处于叠加状态,要求我们能够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过程中对潜在的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化解风险于源头,防止各种风险传导、叠加、演变、升级。另一方面,提高重大风险化解能力,以高质量发展为治本之策,坚持以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增强发展竞争力,坚持以发展质量的提升赢得发展主动权,从而以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和高质量应对各种内外部环境的安全挑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保证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重要领域安全不动如山;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关乎国运兴衰、人民福祉、发展大计,要构建复杂风险应对格局,提高重大风险应对质量,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新征程上,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顺利推进。纵观历史,和谐稳定与和平安宁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本保障,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挺进。然而,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变革动荡此起彼伏,全球治理体系受到冲击、大国关系深刻调整、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等重大矛盾置世界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从内部环境看,在改革攻坚期突破利益固化、清除体制性障碍等重大问题上,也存在着诸多“暗礁”和“险滩”。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如果高水平安全无法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就会更加曲折和艰辛。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准确把握“五个要素”处理“五对关系”,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上,不断夯实长期以来我国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丰富人力资源、强大科技实力力,持续挖掘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等潜能红利,以巩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支撑构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新格局,既符合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愿望,又事关强国兴邦之大业,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三、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实践路径

  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关键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发展与安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以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安全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前瞻性战略布局和先手棋,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基于我国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深刻认识,以新发展格局促进新安全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必然选择。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充分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持续完善扩大内需有效制度安排,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等方面切实发力,不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着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强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紧紧抓住创新发展主动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着力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在高标准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以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吸引全球要素资源,增强我国在世界市场和国际合作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实现高水平安全,要着力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盯住关系国家和区域安全的科技、产业、金融等领域和重大基础设施,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夯实安全发展的基础。”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是在新时代统筹“两个大局”背景下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内在要求。要筑牢国家发展安全屏障,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着力保障粮食、能源、金融、生态等领域安全底线,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不断提高经济韧性。加强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在推进传统能源高效开发利用与有效保障核心需求的同时,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推动传统能源网络优化与能源风险应急管控体系健全,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进一步强化能源战略储备,不断提升能源持续稳定供应能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加强对债务的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和有效防控,稳妥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债务等领域风险隐患。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推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稳固粮食安全“压舱石”。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压实落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将生态安全风险纳入常态化、系统化管理,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健全生态安全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强化地方政府责任担当,在生态安全保护中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