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践行“五个坚持”,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了“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间、一二三次产业结构间、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间、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辉在光明网理论频道撰文指出,面向未来,要践行五个坚持,稳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一方面,要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为目标,鼓励现代工业,特别是高精尖制造业的发展,制定推出产业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工业部门创新积极性,依托研发创新实现技术进步,从而推动就业人口由工业向服务业合理转移。另一方面,要强调提升服务业质量,谨防产业发展的“鲍莫尔病”,提升服务业整体效率,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此外,要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发挥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赋能效应。二是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要坚持党中央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的正确战略部署,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尊重产业发展规律,久久为功,循序渐进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三产协同联动;需要探索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避免产业间割裂对立;需要坚持培育高素质人才,有效保障三产融合发展。四是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传统产业应依托核心数字技术布局创新生态体系,加速传统产业创新模式转变,革新管理思维,深化人力资本结构变革,并重视产业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效应,为提升生产效率赋能。五是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要在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有机统一和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积极推动全面开放体系下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详情】
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有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国资央企是补齐我国产业关键核心短板的“主力军”、强化产业优势供给的“顶梁柱”、抢先布局产业前沿的“排头兵”。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融合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尹西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特别研究助理张贝贝,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讲席教授陈劲,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在《经济参考报》撰文指出,当前,面对外部环境巨变带来的新挑战和终端特色需求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带来的新赛道新机遇,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现代化,需要以打造现代新国企、推进国民共进协同共创为突破口,紧紧围绕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进一步加强央国企在应对外部风险冲击上的保障作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水平上的骨干作用、在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特别是要发挥新国企作为新型举国体制的有力主体优势,加快从“市场驱动为主”的后发追赶创新范式向“创新引领超越追赶”的新型创新范式跃迁。在此基础上,以现代新国企为牵引,打造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和产业贯通联合体,整合推进基础研究、核心技术供给与应用迭代产业生态建设,优化重构我国产业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加快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向“政府引导支持、央国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转变,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创新战略、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现代化,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详情】
立足地方特色和优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条件急剧变化为区域抢位发展现代产业提供更多可能。各地区应抢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助力全国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蒋金法,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盛方富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为避免产业领域的重复建设、同质发展和资源错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亟须构建既体现全国统一性、整体性又具有区域自主性、差异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格局。由此,区域层面,需要引导各地区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规划、行动、方案等,抓准抓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本地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路径更加适配形势发展变化。尤其是要坚持高位发展,也就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形成各地区上下联动一体抓本地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强烈氛围,持续提升本地区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国的显示度、影响度以及同其他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的衔接度、交融度;要紧密对接落实国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安排,紧紧依托各级各类平台载体,有效整合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力量,突出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正确处理产业链发展与安全、产业链政策供给与需求、区域内产业链与区域外产业链开放对接合作等关系,全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提升本地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详情】
以数实融合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郭万达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数实融合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数实融合,可以有效强化产业之间的协同联动,有效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有效催生现代产业的新形态新模式,有效提升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企业发展整体实力持续提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部分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我国数字技术尚未全面融入实体经济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数实融合动力还不足、融合尚不平衡。进一步以数实融合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需做好几个方面的统筹:一方面,要统筹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要统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同时,还要统筹发展和安全。面向未来,进一步激发数实融合的引擎动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发力。一是坚持“以数强实”。将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摆在重要位置,围绕数实融合过程中产业变革、企业创新、组织革新、技术进步、产业链升级、场景创造等,推动形成更多产业新模式与企业新形态。二是强化引领示范。可考虑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实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三是推动开放创新。必须着眼于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施动态开放、内外联动的融合。四是加强政策保障。需完善顶层规划设计,坚持整体谋划、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增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各领域各行业之间、产业链供应链之间的政策系统性、协同性。【详情】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