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促进新消费发展 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促进新消费发展 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3-08-01 11:27

  作者:毛中根(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教授)、龙燕妮(助理研究员)

  新消费是指由数字技术驱动,满足人们信息化、智能化、多维融合等服务需要的行为过程。发展新消费有利于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新消费发展迅速 结构不断升级

  新消费规模迅速扩大。一是新消费占国民经济的份额快速提升。2021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19.7万亿元,约为GDP的17.25%,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二是新消费具有明显的增量效应。新消费不是对传统消费的简单替代,而是带来新增量。受疫情影响,2020和202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下降3.9%和0.2%。同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分别逆势增长14.8%和6.3%。

  新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一是新消费结构迈向服务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10.5%、24.0%和44.7%。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显著高于其他产业,新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二是新消费结构向发展和享受型转变。新消费由网络购物向在线旅游、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共享出行、在线健身等新消费业态拓展和延伸。新消费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占比不断提高。三是精神属性消费占新消费比重不断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消费者追求精神满足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新场景给消费者带来全感官式新消费体验,精神需求得到极大满足。

  新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发展。新消费发展突破了时间和地点对传统消费的限制,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方式进行消费。信息搜索过程中由网络搜索到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云逛街、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线上下单+门店自提、预约配送等消费方式不断丰富;无钱包、无纸币等网络支付和无接触支付成为习惯。

  新消费受众逐渐下沉。新消费对时间和空间的突破,推动新消费受众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及县乡市场下沉。传统情境下,受制于消费环境和条件制约,下沉市场消费者进行消费的成本相对较高,消费发展受限。新消费发展允许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可“买全球”,降低下沉市场消费成本,极大释放县乡消费潜力。Quest Mobile发布的《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显示,2022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中三线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超过60%。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自由职业者等群体成为推动新消费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新消费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新媒介发展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传统媒介大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单一方式进行呈现,消费者对商品的感知不够直观,实际购买到商品与预期相差较大或不符。短视频、直播等数字媒体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直观、即时的感知和互动,实现更好的购物体验。二是新消费全时域拓展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夜间消费场景和环境不断优化,推动新消费场景由日间向全时域拓展,营造更加丰富的消费体验。三是新消费维权渠道更加畅通。售后无忧、无理由退换货、上门退换服务、一键价保等相关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新消费环境不断优化。

  新消费发展面临的短板和不足

  新消费能力不足。一是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购买力不强。新消费大多为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收入弹性较大,对收入变化较为敏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万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为55.8%,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分别为16.7%和8.7%。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低,收入来源单一,是制约新消费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偏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消费发展。二是数字能力不足。新消费受数字技术驱动,这要求消费者具备一定的数字能力。《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非网民中接近60%因不懂电脑和网络不上网,26.7%因不懂拼音、受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网。受教育程度低、认知水平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的群体,不具备相应的数字能力或数字能力不足,是导致居民不上网的主要因素,也是产生新消费排斥的关键因素。老年人作为“数字移民”,往往是数字能力不足的主要群体,存在新消费排斥,难以平等、互惠的享受新消费发展的好处。

  新消费供给良莠不齐。一是新消费供给存在低端化、同质化。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水平不高是导致低端、同质供给的主要因素。创新成本高、门槛高、风险大、即时性收益低导致企业内生创新动力不足。2022年,我国基础性研究投入占整体研究投入的比重为6%,美国为17.2%,法国达25%,差距明显。基础性研发投入不足、创新型人才缺失,导致新消费供给同质化、低端化严重。二是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新消费由于“人-货-场”在时空上的分离,消费者难以直观判断商品品质好坏,无法确保想购买的商品和实际购买商品之间的一致性,卖家秀和买家秀差距大,假冒伪劣商品屡见不鲜。2022年,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1310万件,其中因质量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投诉比重超过30%,是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因素。

  新消费保障不完善。一是新消费配套不完善。一方面,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消费者信息被泄露、被贩卖的风险较大。由于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的信息几乎是透明的,在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情况下,甚至部分公司通过手机APP监视、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消费者隐私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新消费需要配套完善的物流体系支撑。产品来源渠道和信息不透明、不可溯源,“最后一公里”配送时效低,商品运输过程中损坏、变质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新消费对配套基础设施具有一定依赖性,对消费场景具有较高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时效、购物渠道和消费体验。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山区发展落后,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共享出行、外卖服务、跑腿服务、代购服务、上门服务、生鲜配送等新型服务消费发展不足甚至缺失。

  促进新消费提质升级

  第一,提高新消费能力。一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新消费可及性。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扩大居民收入来源和收入渠道。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提高再分配力度和精准性,重视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鼓励低收入群体进行新消费。二是普及数字技能教育。普及互联网知识和教育,提高居民数字能力和技能。依托学校教育、社区普及、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全面普及基本互联网操作技能,重点加强老年群体、受教育程度低、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群体的数字能力普及教育,减少新消费排斥。同时,推动新消费产品和服务适老化改造,减少因年龄太大带来的新消费排斥。开发满足老年群体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激发银发群体的兴趣和感知有用性。产品和服务设计考虑老年人因听力、视力下降可能带来的不便,提高银发群体的感知易用性。

  第二,培育新消费业态。一是推动企业创新和转型。强化企业在引领创新方面的主体性作用,发挥科研院所的重要支撑作用,强化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衔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破除创新的人才瓶颈。强化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育,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创新转型帮扶,推动形成全国重点支持、区域针对性突出、城市精准识别的多层次帮扶体系。实施全生命周期政策支持,强化创新初期的金融支持和政策引导,规范和完善转型中后期的监督和保障工作,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是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和消费模式。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要保障和优化数据流通环境,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形成以产业升级引领消费升级、以消费升级推动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推动数字经济与生活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新消费跨产业、跨类别、跨人群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互联网+健康”“互联网+养老”“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

  第三,优化新消费环境。一是完善新消费配套体制机制,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跨部门协作监管,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严厉打击泄露消费者信息、“偷窥”消费者信息实现不良竞争的企业和商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环境。畅通消费者投诉、维权渠道,实现商家自觉、平台监管、政府保障的多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制定强制性产品和服务标准,坚决打击粗制滥造、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强化物流体系支撑作用,完善产品溯源信息,实现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信息透明化,强化产品质量监管,让消费者买得安心、用得放心。二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下沉和均等化,普及农村和偏远山区新消费,提高新型服务消费可及性。加大农村和偏远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基本新消费设施全覆盖。推动体验式、互动式的新消费场景营造向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市场下沉,提高新型服务消费可及性。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 推动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