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田大洲、宫倩楠(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通过调整专业结构改善劳动力市场中新增劳动力的技能结构,能够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近期,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并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发布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一举措将进一步优化我国人才培养结构,有助于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第一,高等教育学科目录调整,客观反映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作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的高等教育,必须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支柱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模、素质和类型结构,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因此,学科目录调整必须建立在系统分析我国各方面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的基础上,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并提出8条任务措施,明确要求高校要加强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和基础学科专业建设。从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看,新增了数字人文、家庭教育、数据科学、生物统计学、未来机器人、生物材料、飞行器运维工程、医工学、乡村治理、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等21种新专业,并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些新增专业真实反映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符合学科建设新要求,同时各高校按此新增本科备案专业1641个、审批专业176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62个,以此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也将对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给予有力支持,以高质量的学科建设支撑教育现代化,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第二,高等教育学科目录调整,将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有助于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是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方面,有助于缓解人才培养中知识技能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问题,是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的关键举措。同时,我国人力资源中能够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人才较少,高水平工程师和技能人才供给不够,成为制约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从本次高等教育本科目录调整情况看,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2800余个专业布点,占目前专业布点总数的4.5%,其中,工学所涉专业数量最多,有1074个;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有1503个,占比超过50%。本科专业类型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助于增强高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加速人才培养增量的专业结构调整,也必将进一步优化整体人力资源能力结构,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
第三,高等教育学科目录调整,有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专业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是社会需要对毕业生学科专业需求程度的重要体现,真实体现了人力资源市场对不同学科专业劳动者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标准。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不同学科专业的需求和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供给存在结构性错位,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钩,导致一些专业人才紧缺,而另一些专业就业存在困难,造成就业结构性失衡。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以强化就业优先为导向,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政策与教育、投资、产业等经济社会政策联动,重点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拓宽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基本稳定。这一政策目标的达成,重要前提是优化青年人力资本结构,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和劳动者就业需求,建立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机制,对人才需求趋少的行业产业进行学科专业设置预警,避免专业长期固化不适应市场和人才培养需求;建立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经费拨款、院校设置、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强化知识、能力结构与产业发展之需相适应。由此可见,高等教育专业目录的合理设置和优化调整是我国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专业结构改善劳动力市场中新增劳动力的专业技能结构,能够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使毕业生能够按照专业配置到对应的行业和职业,达到专业、行业、职业“三业协同”,有效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促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