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向纵深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向纵深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09-15 13:21

  作者:薄文广(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黄南(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践、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实践以及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现实实践,做出了在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伟大战略部署。十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为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谱写了崭新篇章。

  创新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中国创新发展步伐日益加快。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2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研发经费与GDP之比创新高,达到2.44%。中国专利授权量从2013年20.8万件增加到2021年69.6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132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2位,较上年再提升2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

  更具体来看,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渐凸显。一方面,我国的钢铁、石化、冶金、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升级,加快向高值化、服务化、平台化以及绿色化发展转型。国家统计局2021年相关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年均增长29.8%。战略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另一方面,我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政策扶持力度。同时还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在经济创新发展上有效制度供给作用,一系列法律规律和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打通了“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中面临的各种政策堵点、难点和困点,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升创新投入的产出效率。积极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鼓励推出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构建创新创业发展的完善生态环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如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更好发挥创新发展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协调发展态势日益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报告2020》指出2012-2020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十三五”区域协调发展指数上升幅度较大。

  从城乡协调发展来看,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3个百分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动力电、硬化路、4G网基本实现村村通,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乡旅、电商、直播、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城乡产业融合程度不断深入。

  从区域协调发展来看,党中央高度重视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撑,特别是在空间治理单元选择方面,日益由传统四大板块聚焦为更加强调细分和精准的根据问题导向划分的中小尺度次区域,例如城市群、都市圈、资源型地区、边疆地区、主体功能区等,同时在不同类型区域分化的过程中,更注重区际协调发展背后的相关制度支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区际利益平衡、补偿和协调机制,以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绿色发展成效日益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两山”理论在全国各地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昭示了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碳排放超量等问题,一方面,我国积极落实重点行业整治、产业结构调整。“十三五”期间累计压减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另一方面,我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截止2021年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6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2015-2020年间,我国碳排放下降18.8%,超额完成预期约束性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基本扭转。

  此外,围绕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治理等三项重点工作,国家陆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生态文明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在大气环境方面,截止2021年,218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64.3%,339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2021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从“十三五”之前的66%升到了目前的8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2%。在土壤环境方面,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安全防线持续巩固。

  开放发展程度日益深入

  40多年的实践多次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特别是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多变急变,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反复,单边主义躁动,全球投资贸易格局、金融货币格局以及治理体系等多方面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开创了对外开放日益深入的新局面。

  201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截至今年4月,全国已批准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宽、开放层次深的开放新高地。截至目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在国家层面推出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地方层面推广了约1400项各地积极探索的制度创新成果,自贸区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进出口占全国17.3%,吸收外资占全国18.5%,充分支撑了我国向更高层次,更深水平的开放,有效发挥了自贸区的“试验田”和压力测试器作用。

  此外,中国2013年主动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多极秩序的世界发展潮流,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和肯定。截至2022年6月,中国已经与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今年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6.3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占比提高到31.9%。2021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5万列、运送14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2%、29%,目前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背景下畅通中欧贸易的“稳定器”以及助力四川、重庆、河南等广大内陆腹地转向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

  共享发展格局日益显现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党对全体百姓的庄严承诺,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注重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方面,我们不仅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更是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把蛋糕分好”。我们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2021年底,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已达13.6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3亿人、2.3亿人、2.8亿人;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5亿人,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超过5亿。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成,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正在稳步推进中。我们有理由相信,14亿多中国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景可期,也必将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