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赵 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新时代中国外交就是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是小康与大同的结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弘扬。中国传统的小康社会的核心是美好生活,大同世界的核心是美好世界。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发展是实现美好生活与美好世界的重要基础。中国高度重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合作发展,强调“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世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中国没有向国际社会输出贫困、难民、战争等问题,成功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今天,中国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扎实基础,有号召力、有吸引力,中国“带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国际社会包括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钦佩。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与世界的融合。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诸多难题和困境,人类社会迫切需要将共同体愿景变为现实,需要“结伴成行,相互借力”。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是相辅相成、同频共振的关系,是内与外的统筹和统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证明,用“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既能带动中国经济内循环,也能带动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国内循环的质量越高,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就越强、价值就越突出,从而形成覆盖“一带一路”所有国家、更高质量的发展新生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推进一种或少数文明的单方主张,不是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建设统一的行为体,不是一种制度替代另一种制度、一种文明替代另一种文明,而是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坚持独立自主 坚持胸怀天下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也是中国外交的基石。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自己来处理;一贯主张各国的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世界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商量解决。在国际社会,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和平发展道路,到和谐世界理念,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均体现出独立自主这一牢固基石、重要原则。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成为他人的附庸。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坚持独立自主,使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胸怀天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格局,也是中国外交的底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外媒体谈及关于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时表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在安全领域,中国是全球维护和平的关键力量。积极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派出5万多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的联合国会费占比由20年前的1%增到现在的12.5%、维和预算占比增加到15%,是联合国五常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为应对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中国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承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在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和灾难面前,中国援助从来没有缺席。中国最早承诺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致力于提高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积极推进药物、疫苗研发合作,为饱受疫情之苦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中国已宣布支持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并呼吁各国通过开展联合研发、授权生产和技术转让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疫苗产能国际合作,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升发展中国家疫苗产能。
坚持敢于斗争 坚持统一战线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也是中国外交的骨气。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当前,国际关系进入“十字路口”,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高呼“本国优先”、纷纷退群以及“拉帮结派”的时候,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在思考“如何让世界更美好”。美国等西方国家强势输出价值观,组建“国际宗教自由联盟”,召开“民主峰会”等,人为地撕裂世界;中国则秉持文明互鉴精神,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等,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面对各种各样的挑衅挑战,我们也要丢掉幻想、勇于斗争,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人民任何时候都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
坚持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外交的张力。团结就是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大道、走正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体系日臻完善。中国先后提出了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等,显示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国外交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在提高“硬联通”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软联通”、“心联通”的能力,不仅能够通路、通电、通水、通气,更能够心心相通、广交朋友。以周边外交工作为例,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特别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在国际关系中,斗争是为了团结大多数,是为了维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我们要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我们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努力践行正确义利观,让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业越来越成为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