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据官方预测,今年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再创历史新高。5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灵活就业的措施,要求研究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兜底措施,推动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保的户籍限制。然而,相关劳动和社会保障不够健全,常常让这个群体的安全感无处安放,不得不面对工伤风险、参保门槛等“痛点”。就“灵活就业”的社会属性、规范、发展前景等热点,本网约请上海大学副教授、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马成瑶进行解读。
灵活就业虽非主流但上升势头明显
在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目录中,灵活就业被定义成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和自由职业两种类型,其中其他录用形式就业指的用人单位不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仅提供聘用证明和工资收入流水等证明材料,薪酬需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灵活就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全媒体运营工作者、电子竞技工作者等,依据毕业生本人签字确认的证明材料,由校、院两级就业部门负责通知审定,薪酬也需要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客观地说,目前大学生灵活就业仍然不是主流,但是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阶跃式发展,疫情导致的就业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灵活就业形式在高校毕业生中正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从学科背景来说,艺术类毕业生的灵活就业比例相对最高。
灵活就业较之传统就业来说,其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
就优势方面来看,从宏观层面来说,灵活就业为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就业形式的多样性也是劳动力市场发展成熟的表现;从中观层面来说,大学生灵活就业能够缓解传统行业的就业压力,特别是近两年由于疫情造成的部分传统行业的就业需求疲软;此外,很多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是作为创新创业的一种过渡,通过较为自由的就业形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后成立工作室或小型公司来扩大生产,将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从微观层面来说,灵活就业能带给大学生个体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同时也能拥有足够的时间再去做自我提升,没有固定工资也意味着能够有更多的渠道来获得创收。自由的个人经营模式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时间,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就劣势方面来看,一是稳定性问题。这一问题亦是灵活就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这种稳定性目前来说是两个层面的。一个是劳动关系的稳定性,不同于传统就业,灵活就业存在劳动关系模糊、就业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现象,从业人员就业稳定性较差、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社会保险覆盖率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另一个是劳动收入的稳定性问题。比如房屋中介服务领域,就有半年不开单,开单吃半年的说法;二是保障性问题。灵活就业中诸如弹性工作、第三方雇佣、平台用工等非标准就业方式带来了用工方式和劳资关系的重大变革,劳动权益保护难以纳入现行劳动关系的调解范畴。此外,灵活就业者人员目前参保的途径仍未打通,使得从业人员难以被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
图源:人民网
灵活就业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选择和开放多元的舞台
灵活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政府来说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对企业来说,灵活的用工方式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因此灵活就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获得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第三产业当中,尤为活跃。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体系的健全,灵活就业成为一种就业趋势,但离“大势所趋”这个判断还有很大的距离。虽然目前选择灵活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针对“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依然不是很健全,所以灵活就业在目前很难成为大势,大多数青年还是会选择稳定的传统就业模式。
国内很多青年人选择灵活就业,是因为不太喜欢坐班的工作模式,不想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区域之中,与其说是追求“自由生活”,倒不如说是追求“自由的工作方式”。自由的工作方式,能让青年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拓展不同领域的职业生涯。在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同时,还有富余的精力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更多的时间去看看这个世界的多样,认识一众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到生活的幸福。青年人拥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权力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外在表现,为青年人的未来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和开放多元的舞台。
图源:中国新闻网
各项权益保障政策陆续出台,灵活就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保障灵活就业的政策、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就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灵活就业市场会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近年来,国家为保障就业稳定,发布了多项政策。其中就包含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为灵活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维护了灵活就业者的权益保障,促进了灵活就业的发展。
疫情期间,在“稳就业、保民生”的目标下,国家除了对企业的扶持外,对灵活用工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持续提升。2020年7月,《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相继发布,其中明确提出,把支持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举措,坚持市场引领和政府引导并重、放开搞活和规范有序并举,顺势而为、补齐短板,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清理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强化政策服务供给,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激发劳动者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其中提到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壮大实体经济新动能,着力发挥互联网平台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和效益倍增作用,打造形成数字经济新实体。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为劳动者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创造条件。并积极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
在国家“加大支持灵活就业”政策后,中国经济在2020年后三个季度慢慢回暖,最终2020年全年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全年经济增长2.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继续推动“六稳”、落实“六保”,把就业放在首位,并明确提出要对国内2亿多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特别是要用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问题,要给灵活就业者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
相对于传统观念中灵活就业门槛低,主要是一种打零工、散工来养家糊口、维持生存的状态,新时代的灵活就业和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称之为高质量的“灵活就业”,在这其中,大学生是主力军。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去年8月的数据显示,中国灵活就业从业人数规模达2亿左右。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一项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有7800万人依托互联网的新兴就业形态实现了就业,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大学生就业。大学生以灵活就业等方式参与劳动力市场将成为长期现象。
图源:新华网
青年就业需避免“逐利”和“短视”,把小我融入大我
互联网经济给盈利和收益创造了更加多元的模式,也让不少大学生还未步入社会,步入职场,就已经能够收获第一桶金。对于青年人来说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逐利”和“短视”,要把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献给祖国,把个人发展同社会需求相结合,立足现实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把就业当作职业发展历程的起点,不要过分计较短期内的利益得失,不一味地追求高地位、高收入;要脚踏实地,做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同时,青年人也要相信,在新时代,一定会有一种最佳的选择,能够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灵活就业需多方合力引导,完善相关保障制度是关键
各级政府应基于相关用工企业和雇主的现实需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建立健全对雇主的补助政策,对自行创业人员的扶持政策,对特困群体的优惠政策以及灵活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可以大胆探索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加强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护,将未参加社会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制度中来。
二是推行重大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系统是全面开放的,可以借鉴上海“沪惠保”的做法,政府参与指导,鼓励更多社会机构及保险行业共同参与保障体系的建设。
三是推行新业态灵活就业者社会保障政策试点。应为新业态就业群体制定过渡的特殊制度安排,比如建立“失业保险储蓄账户”。在灵活就业社保政策方面,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出台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当前,江浙沪地区(如江苏省太仓市)以及广东省的部分地区等以试点的方式出台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政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鼓励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吸纳灵活就业群体。
在政府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责任的同时,灵活用工企业和雇主也应在收入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和福利方面承担必要责任;引导其维护和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安全运营等方面的岗前培训和日常教育,为从业人员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措施。
(光明网记者 赵宇采访整理)
往期回顾
栏目简介
1961年,邓拓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各种不正之风, 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发人深省。光明网现推出《新燕山夜话》专栏,承继《燕山夜话》的品格和精神,聚焦当前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中的热门话题,邀请各领域、各行业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以有声评论的方式进行深入解读。
如果您对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或者在生活、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智慧和经验,并 愿意与网友分享,欢迎将您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及时回复您的来信。
栏目策划:光明网理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