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首页> 理论频道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6-02 18: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建构了一个个精神坐标,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光明网理论部将陆续推出系列理论稿件,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形成的伟大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当代价值。敬请关注!

  作者:张文杰(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作为20世纪中国革命史最能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事件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气壮山河的历史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必须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独具特色,是一种在逆境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从逆境中通往胜利的伟大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构筑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其中,长征精神具有独特意义:它以艰苦卓绝环境下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为特色,为从困厄向胜利的转化提供了一种精神传统。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都会给人们以强大精神支持。毛泽东曾在《矛盾论》中对1927至1937年的时局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解读: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1927年中国革命失败后的情形,中国红军在长征中的情形,都是如此。

  可见,长征精神不仅是坚定理想、攻艰克难、勇于牺牲的精神,更是一种在逆境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从逆境中通往胜利的伟大精神。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迈上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条件下,应对复杂局面,战胜风险挑战,尤其需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从逆境中通往胜利的伟大长征精神。要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实践需要。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虽然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弘扬长征精神,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考验风险的需要。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诸多考验和风险,如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党员干部存在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等等,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和发扬包括长征精神在内的革命精神。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新长征的胜利,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践行长征精神,必须把握其科学内涵,切实结合工作实践和思想实际,把好传统好作风落在实处。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共产党人总体上依然坚守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但随着市场化、全球化日渐深入,世俗化、功利化也侵蚀了一些党员干部,使他们逐步丧失了理想信念,甘做金钱、权力和美色的俘虏。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同党中央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没有做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因此,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长征途中,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没有英勇牺牲、一往无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今天,尽管时代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传统仍然要发扬下去,全党同志要增强信心、勠力同心,保持忧患意识、增强斗争精神,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现在,外部环境复杂,风险挑战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实现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的求实态度。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这条路最符合当今中国的实际,是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坚持顾全大局的紧密团结。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没有这种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团结,中国革命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加强民族团结,携手共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军民一致、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新时代传承长征精神,要打造好红色文化的精神地标,把红军长征经由的万水千山作为传播长征精神的“大课堂”。长征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遗产,作为中国人民可切身感知的、足以凝心聚力的典范所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但也必须看到,在利益格局日趋复杂、文化价值日益多元的今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距离的拉开以及代际更迭等等,以长征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面临着有效传播传承的困境和衰减蜕变的危机。因此,新时代传承长征精神,必须创新讲述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的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对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进行了部署安排。同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20年11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探索新时代长征精神传承之路的重要举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必将成为重要的文化地标,成为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场所。

  应该看到,红军长征经由的万水千山、穿越的民族聚居和杂居地、战斗和转移依托的军事地形、沿线发生的重大事件遗址,具有显著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属性。这些空间性、地域性的文化符号,为人们由感官感触、理性认知上升到精神感召提供了中介,是讲述长征故事、传播长征精神最生动、真切、独特的课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到这样的“大课堂”中去实际感受和体验一番,也就不能够对长征精神有具体、真切的感受。

  当然,长征精神以自然人文地理作为载体,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升华也需长征精神作为指向。否则,长征精神将很容易淹没在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喧闹的世俗场景中。如果不再讲述红军过草地的故事,松潘草原就不会成为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不过是有着四时风景和藏族风情的广阔无垠的草原;如果遗忘了飞夺泸定桥的传奇,泸定桥就不会成为英勇无畏的精神丰碑,而是大渡河上一所见证了藏汉互通的古桥……没有长征精神的指向,长征沿线风貌就只能展现为以“风光旖旎、民俗风情”著称的人文地理景观,相关走访行为也只能局限于以“游山玩水、打卡晒图”为主体的观光游览活动。基于此,必须把自然人文地理和长征精神结合起来,使人们在自然人文地理的大课堂中感受长征精神、体悟长征精神,实现由感官感触到理性认知、再到精神感召的升华,从而激励起迈向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动力。

  相关阅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滋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髓要义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谱系正当其时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红船精神在精神谱系中的独特地位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准确把握中国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西柏坡精神,自信书写时代答卷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创新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