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部副教授 郇雷
党的十九大报告规划了新时代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与战略规划。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撑,更加需要坚实的社会道德基础和精神动力。近日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要,从公民道德建设维度,为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供了价值指引和工作遵循。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种文化强国的软实力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文化软实力是现代化强国的必备要素,而社会道德建设则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公民层面的外在体现,是一种“行于中”而“发乎外”的文化氛围和文明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可以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际上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逻辑上讲,首先,公民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求,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立根塑魂、正本清源的作用。公民道德建设就是一场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民族精神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有方向的、有原则的,是为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传播力,促进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其次,公民道德建设既具有公共性,又具有个体性,是公共道德、集体道德和个人道德的结合。任何社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道德力量的引领,都需要广泛认可、普遍遵守的道德价值来维系社会的有序运行。因此,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必须是得到社会道德认可的公民,必须以遵守公共道德为基本的善和提升自身道德素质的标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公民道德建设直接检验着文化强国的发展阶段和高度,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积淀。
公民道德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为价值引领
公民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进步,也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发展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通过公民道德建设,重视发挥思想文化和理想信念的价值,为社会发展提供鲜明价值导向,形成行为准则和提供价值标准,为我们党完成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起到了凝聚人心、聚集力量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进步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理想,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的原则,同时又彰显了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但是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民族在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风险挑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也决定了我们党更需要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道德是提高人民精神境界,促进社会稳定、文明和进步、促进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实践的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意味着公民道德建设必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为价值引领,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健全和创新公民道德建设的实现路径
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和制度实施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方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在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必须坚持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是坚持公民道德建设的政治方向和基本原则。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二是构建有效调节社会利益冲突的道德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公民道德建设共同进步,特别是纠正各种道德失范现象,解决好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的问题,构筑起社会诚信体系,维护好社会公序良俗。三是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原则,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的法治保障。法治与道德建设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公民道德建设离不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必须要在浓厚的法治环境中实现公民道德的养成。
相关阅读
【德润新时代④】筑牢新时代公民道德基石 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魂